荒山披绿装 老屋成景点——吉安“四融一共”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5-11-05 05:03 阅读
江西日报

安福县甘洛乡石陂村千亩黄栀子基地内,村民正在采收成熟的新鲜黄栀子。通讯员 刘佳凤摄

  白墙黛瓦的民居,与阡陌纵横的田园相映成趣;闲置土坯房变身网红打卡点,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千亩农田之间,学生们在体验农耕文化的魅力……深秋时节的遂川县左安镇桃源村,处处跃动着发展的活力。这幅“村在景中、景在村里”的和谐画卷,正是吉安市扎实推进“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吉安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四融一共”为抓手,系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探索乡村振兴路径,不仅成功唤醒了乡村沉睡资源,重塑了乡村治理模式,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乡村“火”起来,游客留下来

  吉安县永阳镇中洲岛村四面环水,曾是一个靠种植水稻、萝卜维持生计的沉睡村落。专业团队的市场化运营,让这里蝶变为集精品民宿、网红沙滩、星空露营、萌宠乐园于一体的旅游度假村。

  “老房子收拾得干净漂亮,院子经统一打造后更是像公园一样。”76岁的村民张均云笑容满面,他将老宅出租改建民宿,年租金4000元,不仅有了稳定收入,更让闲置的老屋焕发新生。

  沿赣江而下,青原区庐陵湾幸福河湖滨水度假区的前身是一片滩涂地和一座闲置粮库。如今,1200多亩的土地上整合了滨水、美食、运动拓展、宿集度假等多元体验。42岁的村民刘小琼在此工作,月收入超3000元。她满意地说:“这里环境好、离家近,工资待遇也不错。”庐陵湾项目还巧妙地串联起青原山、渼陂古村等周边景区,将沉睡的生态资源转化为连接城乡的美丽纽带。

  中洲岛的“破圈”与庐陵湾的“重生”,核心在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将乡村的自然风光、闲置房屋、历史文脉等资源,与城市居民对高品质、多元化休闲度假的需求精准对接。吉安深知,“景村融合”远不止于建几个民宿、搞几个景点,而是要以旅游为载体,实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当地一方面将城市的资本、人才、信息和消费需求引入乡村,激活乡村沉睡资源;另一方面,乡村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乡愁的空间,促进城乡文明的交流互鉴。这种空间互应、资源互享、要素互补、利益互显的“景区+乡村”共同体,正是吉安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深刻诠释。

  治理“活”起来,民心聚起来

  吉州区曲濑镇推出的“五福临门”积分制管理办法,从爱国守法、美丽庭院、和睦家庭、诚信友善、弘扬正能量五方面量化考评。因鸡鸭散养、院落杂乱、卫生不达标,福田村村民裴来凤的家被摘掉了“美丽庭院”的福牌。目睹邻居因环境整洁挂上新福牌、领到奖品后,她深受触动。为挽回“面子”,她主动申请改造,整理院落、规范养殖。

  如果说福田村的转变源于“面子”驱动,那么遂川县碧洲镇的治理则借助科技赋能。白水村创新打造“村圈”平台,推行“一户一码”,构建综合治理框架,创新数字化治理模式。村民通过“村圈”平台了解并参与村内事务,村干部无需挨家挨户通知,用手机就能高效管理村庄事务,让村级事务管理更加规范透明,推动乡村“智理”升级。

  福田村的“福牌”与白水村的“村圈”,生动诠释了吉安“三治融合”方面的创新实践。该市积极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将抽象的村规民约具象化为可量化、可感知的福牌、积分,这种正向激励与负面清单相结合的方式,将外部要求内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自治热情。同时,吉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建设“数字乡村”等信息化平台,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为建设和谐稳定的和美乡村提供坚实的法治与德治保障。

  产业兴起来,村民富起来

  在青原区富滩镇张家渡村,一场“菜篮子”革命正悄然发生。江西雪荣云达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500亩大棚蔬菜基地内,广东菜心、芥兰等蔬菜长势喜人。“每年给工人发工资超过100万元。”公司负责人夏强的一句话,道出了产业带来的直接效益。基地常年聘请50余名当地村民务工,人均年增收超3万元。3月至11月,新鲜蔬菜供应本地商超与餐饮;11月至次年2月,蔬菜北上供应北京、天津等地。这种反季节的市场布局,既保障了企业利润,又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

  每年5月,安福县甘洛乡石陂村漫山遍野的栀子花吸引游客赏花拍照。该村通过外引内培,引入洛丰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武功山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创新推行“经营+入股分红”模式,吸纳87户脱贫户入股,规模化发展黄栀子、白茶等特色种植2000余亩,昔日荒山披上绿装,变成了百姓的“金山银山”。该产业不仅为2万余人次提供就业岗位,更带动农民人均增收6000余元。

  张家渡村的“革命”与石陂村的“蝶变”,是吉安“产村融合”发展战略的缩影。该市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引进龙头企业、创新合作模式等多种途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同时,吉安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民能够深度参与产业链,并分享产业增值带来的收益。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工资性收入,还通过分红等方式增加财产性收入,真正实现了从外部“输血”到内部“造血”的根本性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左小煌 本报全媒体记者 周幸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