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控近视
“孩子才小学就近视了,度数涨得飞快怎么办?”“每天对着电脑,感觉视力越来越模糊,是不是要近视了?”如今,近视已不是孩子的“专属问题”,从学龄前儿童到成年人,受电子设备普及、户外活动减少等因素影响,近视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但其实,近视是可防可控的,只要掌握科学方法,就能有效保护视力。
一、为什么会近视?
简单说,近视就是眼睛“看远不清楚,看近没问题”。正常情况下,眼睛看远处物体时,光线会精准聚焦在视网膜上;但近视时,光线会聚焦在视网膜前方,这背后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遗传因素。如果父母双方都近视,孩子近视的概率会比普通孩子高3~4倍;若父母一方近视,孩子也有一定遗传风险。不过,遗传只是“基础”,真正让近视提前或加重的,更多是后天因素。
二是不良用眼习惯,这是导致近视的“主因”。比如孩子每天抱着平板看动画、写作业时脑袋离书本太近(小于30厘米),成年人长时间盯着电脑不休息、部分人喜欢在昏暗环境中刷手机——这些行为会让眼睛里的“睫状肌”一直紧绷,久而久之就失去弹性,无法调节焦距,最终变成近视。
另外,户外活动不足也会增加近视风险。研究发现,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阳光能刺激眼睛分泌多巴胺,这种物质能抑制眼轴增长(眼轴过长是近视加深的关键),相当于给眼睛“上保护罩”。
二、不同人群防控重点
(一)儿童(0-6岁):打好“预防基础”
此阶段是眼睛发育关键期,重点是“避免过早近视”。3岁前不让孩子接触电子设备;选字体大、色彩柔和的绘本、玩具;保证每天有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若孩子看东西歪头、眯眼或揉眼,及时带其检查视力,排除“弱视”“散光”等问题。
(二)青少年(7-18岁):控制“度数增长”
该阶段学业压力大、用眼时间长,是近视高发期,重点是“不让度数涨太快”。首先保证使用正确读写姿势,遵循“20-20-20法则”;其次,多吃富含叶黄素的食物,控制甜食摄入。孩子近视后,每3~6个月复查,及时换眼镜;医生可能推荐“角膜塑形镜”或“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需遵医嘱使用。
(三)成年人(18岁以上):防止“近视加深”
成年人眼轴发育稳定,但不良用眼习惯会使近视加深,引发“干眼症”“视疲劳”。上班族每工作1小时活动5分钟并看窗外;电脑调至“护眼模式”,亮度与环境光一致;每天戴隐形眼镜不超过8小时。若视力突然下降、看东西有重影,警惕“青光眼”“视网膜病变”,及时就医。
三、这些“防控误区”,千万别踩坑
(一)“戴眼镜会让度数越涨越快”
其实,戴眼镜是为了让眼睛看清物体,缓解睫状肌疲劳,反而能延缓度数增长。如果近视了不戴眼镜,眼睛会一直“费力聚焦”,度数涨得更快。
(二)“眼药水能预防近视”
市面上很多“护眼眼药水”只能缓解干涩、疲劳,没有预防近视的作用。长期滥用含防腐剂的眼药水,还可能损伤眼表,加重不适。
(三)“散瞳验光会伤眼睛”
散瞳验光(用药水放松睫状肌)是检查真实近视度数的“金标准”,尤其是孩子,眼睛调节能力强,不散瞳容易测出“假性近视”(睫状肌紧张导致的暂时性视力下降),反而耽误防控。散瞳后的短暂视力模糊、畏光都是正常反应,药效过后会恢复,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四、结语
近视不是一天形成的,防控也不能靠“突击”。对孩子来说,家长要做好“监督者”,帮孩子养成好习惯;对成年人来说,要做好“自我管理”,别让工作、娱乐透支视力。记住,每天在户外活动2小时、坚持正确读写姿势、定时放松眼睛,这三件事看似简单,长期坚持就能有效远离近视困扰。
罗倩 资阳市中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