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余万元铜丝发货后失踪——鹰潭一企业遭遇货运骗局 警方12小时跨省追回
“当天立案、当天出动、当天追回全部被骗货物,警方办案效率真高!”10月26日晚,价值70余万元的铜丝失而复得后,鹰潭高新区某企业负责人难掩激动。案发后,鹰潭市公安局高新分局针对此类诈骗案的特点,制定专项宣传方案,组织民警走访辖区有色金属加工企业,防止其上当受骗。
漫画/刘晨阳
跨省追回被骗铜丝
10月26日10时,鹰潭高新区某企业相关负责人心急如焚地来到鹰潭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报警,称一车价值70余万元的铜丝原本发往江苏扬州,但货车司机失联超过24小时。
仔细了解有关情况后,该分局立即抽调刑侦、治安、情指中心精干力量成立专班开展调查。不到20分钟,办案民警便锁定了货车司机肖某,初步掌握其卸货的位置在广东佛山。
“根据我们的办案经验,如果有人收赃后会火速销赃,一旦铜丝被熔解加工,我们后期就很难认定涉案铜丝的权属。”鹰潭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吴凯介绍。办案民警分成两组,一组驱车赶赴佛山追查货物,另一组负责调取肖某的行车记录等关键证据。
抵达佛山后,办案民警很快找到肖某卸货的地点,其比较偏僻,周围没有可调取的公共视频资源。在当地警方协助下,鹰潭警方通过排查可疑叉车、货车的轨迹,于当天22时找到了被藏匿的涉案铜丝。
据犯罪嫌疑人供述,原本计划次日就地转卖这批铜丝,若警方再晚一步,这批铜丝便可能“面目全非”。目前,该案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揭秘骗子套路
鹰潭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梳理近期发生的物流诈骗案发现,此类骗局有着高度雷同的套路,诈骗分子专挑周末作案。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诈骗分子的第一步是“冒名顶替”:在货运平台上筛选铜、钢等价值高、易处理的金属货物订单,用虚假身份信息注册账号,冒充货运司机接单;第二步是“弄虚作假”:在另一货运平台注册新的虚假账号,发布与原订单一致的货运信息,以高于市场价的运费吸引真实司机接单,待司机上钩后套取其身份信息;第三步是“偷梁换柱”:将招募司机的电话号码篡改为自己的号码,随后把司机身份信息同步给发货方,再以“中间人”身份分别联系发货方与司机——发货方以为对接的是真实司机,司机以为听从的是货主安排,双方全程无直接沟通;第四步是“改道销赃”:诈骗分子通过网络找到买家,货物发出后编造理由让司机更改原订货路线,转运至别的地方,然后联系买家让司机转卖货物,诈骗分子收到货款后消失。
鹰潭市公安局高新分局针对此类诈骗案的特点,迅速制定专项宣传方案,对辖区43家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开展“大走访”。民警以案释法,下发风险警示单,提醒企业明确发货要求:运输前必须当面验证司机身份,避免“凭信息接单”;运输中实时查看行车轨迹,一旦发现路线偏离立即核实相关情况,必要时立即报警。
此外,警方还将目光投向诈骗链条的关键环节——网上物流平台。目前,该分局已向涉案次数较多的物流平台发出提醒,建议其重点核查同一货物重复下单的订单,对高于市场价格的货运订单自动触发风险提示,防止诈骗分子钻空子。
◎文/新法治报·赣法云 徐安琦 记者刘俊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