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江西小炒”打造成高速餐饮品牌

2025-11-07 10:29 阅读
大江网-信息日报

  2024年8月,江西高速服务区首家“江西小炒”门店落户庐山服务区,此后,抚州广昌服务区,吉安永新、井冈山东、泰和东等服务区相继推出同类型门店,“江西小炒”正逐渐与高速出行场景融合,为南来北往的旅客带来热腾腾的烟火气。

  近日,在“问计江西”平台上,有网友针对这一现象建议:希望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服务,将“江西小炒”打造成高速出行领域的就餐首选品牌,让这一承载赣菜文化的美食IP更加出彩出圈。为深入探讨建议可行性与落地路径,记者邀请到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芳勇,结合经营模式适配、地域文化传播等维度进行专业解答。

  三大核心优势适配高速出行场景需求

  在高速服务区“快节奏、高流量、即时性”的时空约束下,“江西小炒”相较于标准化快餐或连锁品牌,展现出三大核心竞争力。

  杨芳勇分析,“江西小炒”的核心卖点“鲜辣香醇、味和天下”,小炒菜品如辣椒炒肉、萍乡小炒肉等,采用当日生鲜采购,猛火快炒。“现炒、现点、锅气腾腾”满足了“路途即想吃到家乡味”的情感诉求,能迅速唤醒因长途驾驶而迟钝的味蕾,极大强化用户体验的心理价值和情绪价值。

  其次是“地域名片”带来的文化认同与消费引力。杨芳勇表示,高速旅客具有天然的“地域穿越”感知。当进入江西境内,服务区提供地道的“江西小炒”,对于本地返乡人群来说,这是一碗家乡味,是情感的连接;而对外来游客来说,这是一次初体验,是了解江西的鲜活窗口。

  再者是“江西小炒”以看菜点菜、明档操作的传统,成为食客的优选,打消在服务区就餐“怕不新鲜、怕不干净”的顾虑。

  重构经营模式破解服务区适配难题

  针对江西小炒入驻高速服务区的落地路径,杨芳勇认为,将传统“夫妻店”式的“江西小炒”模式直接搬入高客流、高时效要求的服务区,显然不现实。关键在于解构传统、重组流程,在保留核心价值(现炒、锅气)的前提下,对经营模式进行系统性适配。

  首先是进行供应链再造,杨芳勇建议,从每日采购转化为“中心厨房+前置仓”,沿高速干线建立1至2个中央厨房,负责食材的标准化初加工。同时深化与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等运营方的合作,借助其高效物流网络,将预处理好的按份封装半成品,每日配送至各服务区门店的小型冷库(前置仓)。

  针对本地特色食材,可采取“产区直采+冷藏分送”,与本地农户、有机农场、地标基地等深度合作,形成鲜明的赣菜场景化优势。

  提升品牌效应打造赣菜文化体验馆

  就如何实现高速服务区“江西小炒”品牌效应,杨芳勇提出了三项举措。其一,统一视觉形象,按照已发布的“江西小炒”标识和口号进行门店装修和视觉设计,形成强烈的品牌统一认知。在店内设置文化墙,图文并茂地介绍赣菜历史、江西小炒的源流、特色食材,将每一道菜背后的地域文化和故事讲述给旅客。在餐厅旁或出口处,设置江西特色农产品、预包装食品的销售区。让旅客吃了还能带走,将味觉记忆延伸为可购买的伴手礼,形成“餐饮+零售”的闭环。

  其二,策划“高速路上的团圆饭”“赣味新年”等主题活动,推出限定套餐。推出江西高速美食地图,鼓励旅客在不同服务区的“江西小炒”门店打卡集章,集满后可兑换礼品或优惠。

  最后,鼓励旅客在社交平台分享就餐体验,并使用统一话题,通过优质的用户生成内容形成口碑裂变。与江西省文旅部门、交通部门合作,将江西小炒服务区体验纳入“江西风景独好”旅游推广体系,作为江西旅游的特色名片之一向全国游客推介。

  万礼妍全媒体记者 曹智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