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加速奔向生产线

2025-11-09 04:00 阅读
江西日报原创

  开栏的话

  创新长河,浪花奔涌。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以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然而,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征程中,“死亡之谷”犹如一道天堑横亘在前。如何破题?江西正在构建跨越“死亡之谷”的通道——去年7月,全省“1+M+N”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亮相,一年多来,我省积极构建一个让技术、资本、市场、服务等要素共生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体系。在这里,成果转化是一场有组织的“双向奔赴”。为了展示该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本报开设“转科技成果 兴产业发展”栏目,通过一个个真实可感的案例,触摸赣鄱大地上强劲的科创脉搏,呈现“科技兴、产业强”的创新图景。

  科技创新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然而,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征途上存在着一条断裂带,业内称之为“死亡之谷”,如何跨越“死亡之谷”是一道公认的难题。在江西,这个难题正在被破解——通过构建一个开放共生、要素齐备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生态,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实现有组织的“双向奔赴”。

  体系破局,从“单打独斗”到“有组织转化”

  日前,南昌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小蓝经开区分中心揭牌活动,在江西省智能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举行。该分中心的成立,是贯彻落实全省“1+M+N”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以下简称“1+M+N”服务体系)建设部署的重要举措,着力打通当地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长期以来,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科研机构找不到企业、企业找不到先进技术、转化过程缺乏专业服务”的困境。为打通转化链条,去年,江西启动搭建了全省“1+M+N”服务体系。其中,“1”是依托省科学院建设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作为核心枢纽;“M”是M个设区市或行业部门成果转移转化中心;“N”即建设N个高校院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是科技成果供给端。

  “我们不再是简单地将成果推送给企业,而是通过打通转化链路、疏通服务堵点,深度介入全程服务,实现高效对接。”省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严青松表示,“1+M+N”服务体系的核心在于“有组织”,改变了以往单个设区市或高校“单打独斗”的模式,由省中心扮演“总管家”的角色,根据我省产业重点形成有色金属、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分析报告,绘就产业技术需求图像,汇集省内外资源成果以及创新需求,开展有组织的成果转化。

  协同创新,凝聚合力推动项目落地

  今年8月,围绕龙脑樟提取后残渣资源化利用,吉安高盛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吉安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委托省科学院开展龙脑樟提取后残渣制备生物肥对白菜生长效果的研究与应用。

  9月,在抚州,深圳迈菲精密有限公司超声主轴研发和生产项目(以下简称迈菲项目)签约仪式举行。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产超1万根超声主轴,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机床、加工中心等设备中超声加工技术改造与性能提升。

  在九江,江西汉可泛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可泛半导体)联合九江学院与东南大学共同实施异质结太阳电池产线关键装备设计制造项目,顺利完成并实现产线投产。该项目获批九江市重大产业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

  …………

  “一个项目签约落地,往往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联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政府相关部门,协同创新推动的结果。”江西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主任易均告诉记者,迈菲项目由省中心与地方政府凝聚合力推动落地,其间,省中心多次组织项目融资专场路演,帮助企业解决数千万元融资需求,地方政府高效决策,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推动抚州高新区相关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升级。

  作为九江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的合作机构,湖北技术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叶华表示,汉可泛半导体项目落地也体现了“企业出题、中心牵线、高校解题、政府助力”协同创新机制。省中心积极穿针引线,精准匹配技术团队与产业资本,推动包括江西省信用融资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融资担保支持,同时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经多方合力,解决了从技术评估到产业化落地的各类复杂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构建多方协同的生态体系,能有效降低转化成本与风险,推动更多科技成果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要素串联,培育科技创新沃土

  10月26日,南昌科技大市场正式揭牌,开启科技成果转化一站式服务新篇。它由南昌市科技局与江西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共建,依托后者已有的资源基础,目前收集了740余条江西省有效技术需求,筛选3500余项可产业化成果,促成签约金额超11亿元。

  一项成功的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技术、资本、市场、服务等关键要素。今年以来,省中心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产业研究—供需对接—金融服务—数字化赋能”的各个环节积极探索,着力于将这些要素有机串联起来,培育一片科创沃土。

  ——技术端:省中心依托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挖掘具有市场潜力的前沿技术。

  ——资本端:携手包括江西省信用融资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浙商银行南昌分行等金融机构,针对科技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的特点,提供金融服务,解决“钱袋子”问题。发起设立江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子基金,实现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服务端:引入江西博士鑫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技术交易所等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设区市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提供“需求挖掘—技术匹配—经纪赋能—成果转化”专业服务。

  据我省“十四五”科技创新成效新闻发布会有关数据显示,江西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4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588亿元。

  专家表示,科技成果转化并非简单的技术交易,而是需要培育一个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当技术、资本、市场、服务等要素在整个体系中高效流动、深度融合时,我省将有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跑进生产线、奔向广阔市场。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旻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