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2025-11-10 04:39 阅读
江西日报原创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作出“两个转向”的重大判断,即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指明了我国城市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立足这一历史方位,会议提出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部署了7个方面重点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江西实际,锚定目标、精准施策、凝心聚力,努力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加快动能转换,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城市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江西要以城市涵养创新,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活力。一方面,全方位营造城市创新生态。全面提升江西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高水平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大力培育各类创新型企业。创新人才“引育用留”路径,营造江西良好人才集聚生态。另一方面,以改革开放增强城市动能。深化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打通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堵点卡点,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投融资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改革,打造国际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用好用活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金字招牌,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大力实施开放格局优化、开放产业壮大、开放通道拓展、开放平台提升、开放制度创新等行动,完善物流枢纽体系,充分发挥城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

  着力品质提升,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江西要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一方面,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坚持人口、产业、城市、交通一体规划,统筹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城市内外交通网络,提升城市交通便捷性。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持续加快城市更新,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升级转变。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扩大普惠性生活服务供给,以“15分钟生活圈”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打造优化托育、养老、教育、医疗、便民等服务场景与服务空间,培育打造生活性服务标准和品牌,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品质化、便捷化和多元化的生活服务需求。

  坚持生态引领,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方面,持续提升江西城市生态环境品质。持续打好污染治理攻坚战,高质量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继续推进全省工业园区向绿色化、低碳化和清洁化发展,完善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体系。另一方面,让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广泛惠及市民。推动社区、住宅绿色化、低碳化、适宜化更新改造,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空间设计、材料选择与运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为人民提供绿色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加强城市绿化美化,建设城市公园、口袋公园、绿道等生态空间,打造城市“绿肺”,让人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做好风险防范,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城市韧性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江西需系统提升城市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为人民筑牢城市安全屏障。一方面,在基础设施韧性方面,加强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对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基础设施进行数智化管理,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优化城市排水系统,提高城市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在社会安全韧性方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强化对危化品、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城市应急响应速度和协同处置能力,确保在面对各类风险时能及时保护人民群众,筑牢守护人民安全的韧性城市防线。

  赓续历史文脉,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灵魂,体现城市的气质。一要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加强城市文化形象建设。江西要将赣鄱文化脉络融入城市建设、管理和城市更新全过程,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鼓励“绣花”“织补”等渐进式的微更新,在保留历史肌理的基础上植入新功能,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展现城市文化特色。二是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让文明新风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加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营造互帮互助、文明友善的社会风尚,加快形成多元、开放、包容的现代城市文化。三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江西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发展,鼓励开发文化创意和数字娱乐等新型文化业态,培育复合型文旅消费链条,满足人民多样化文化需求。

  提高治理水平,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重要保障,江西城市治理要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方面,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城市治理效能。进一步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数字化管理服务水平,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精细化水平。另一方面,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智慧城市建设始终,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和社区治理机制,让人民广泛参与城市治理。

  李华旭

  【作者系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