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陶瓷成为跨文明对话“通用语言”——景德镇“数字瓷都”和“古陶瓷基因库”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案例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黄祥晟、罗晋粤)秋雨中的乌镇浸润着千年水乡的诗意,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正为这座古镇注入数字时代的澎湃活力。
11月7日上午,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正式启幕,本次峰会以“共筑开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数智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大会还发布了“2025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践案例集”,记者注意到景德镇“数字瓷都”入选。
古陶瓷基因库
制样采集
陶瓷成为跨文明对话的“通用语言”
峰会发布的案例这样评价:景德镇以“互联网+陶瓷”为创新引擎,打造“数字瓷都”平台,用数字化手段活化陶瓷遗产,整合全球陶瓷文化资源,推动陶瓷文化的跨国界、跨文明深度交流,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注入新动能。
据悉,景德镇“千馆万瓷”项目实现陶瓷数字化高光学原真性与高精度准确性,与古陶瓷基因库共建起全球陶瓷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数百件具有代表性的景德镇陶瓷文物的超高清、光学原真数字化重建,包括元青花、明清官窑、民窑佳作等多个时代与类型的典型器物,让全球观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不同文明的陶瓷瑰宝。
平台还开设《中国陶瓷》电子期刊、全球陶瓷慕课及3D云展览矩阵,吸引大量爱好者,覆盖国际受众超6000万人;依托“候鸟计划”,更是吸引来自52国的4200余名国际青年艺术家驻场创作,让陶瓷成为跨文明对话的“通用语言”。
为超10万件高端艺术瓷提供区块链认证
景德镇市以技术创新重塑全球陶瓷文化生态,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域技术”数字光学孪生手段,成功打造兼具光学原真性与多场景应用能力的“千馆万瓷——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数字资产版本库”。同时,结合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构建“世界瓷器互动地图”,以可视化方式重现陶瓷的全球传播轨迹。同时,创新“一瓷一链”系统,为687位代表性传承人建立“数字匠籍”,并为超10万件高端艺术瓷提供区块链认证。
“古陶瓷基因库”全球脱颖而出
记者还注意到,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也成功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优秀案例。据悉,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面向全球征集文化遗产数字化优秀案例,近200项申报案例。经过多轮严格评审,最终精选出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40项代表性案例。这些案例集中展现了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考古研究、展示利用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古陶瓷基因”数字化体系之所以入选,是因为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古陶瓷从多维数据采集、标准化管理到活化利用的全链条突破。推动古陶瓷资源跨机构共享,既为学术研究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又通过文创开发、沉浸式展示等实现文化活态传承。
数智加持2000万件古瓷片“重生”
记者从峰会了解到,景德镇在全球首次提出“古陶瓷基因”概念,通过提取胎、釉、彩、纹饰等多维数据,建立包含100万条基因数据的标准化数据库,填补古陶瓷数字资源规范化空白。同时,还构建“基础设施—应用支撑—应用”三层技术架构,打通科研、展示、教育、产业转化等场景。还创新“8+X”数据标准与知识图谱,通过文创开发、沉浸式展示等方式,实现文化活态传承。
该基因库系统梳理景德镇近40年出土的2000万件古瓷片,制备3000套、12000件标本,制定《瓷器基因库实体样品管理标准》,聚焦纹饰、色彩、器型核心特征,构建高精度三维模型,形成语义图谱。同时建立“自动识别—专家复核—标准输出”闭环校验,为古陶瓷考古、修复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学术研究。还打造了“世界瓷器互动地图”,可视化呈现陶瓷全球传播路径,形成“文化+科技+产业”融合的增收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