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R眼镜“手搓”涡扇发动机——记者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感受高科技

2025-11-10 06:36 阅读
大江网-信息日报原创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黄祥晟、罗晋粤)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从算力基建到智能产品,处处都能感受到人工智能的“浓度”,这里已成为展望数智未来的窗口。

  创始人来自江西的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伴科技)在这场博览会上亮相,他们带来AR眼镜系列产品,不仅面向普通消费者,更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管理、医疗、教育、视听障碍、产业数字化转型(未来工厂)等诸多应用场景。

  AR眼镜里“手搓”涡扇发动机

  在灵伴科技的展区,参与体验最多的并不是带着孩子一起来逛展的爸爸妈妈,而是来自各行业的代表,他们关心的是AR眼镜在其生产场景下发挥的作用。

  在现场,记者戴上了一款名为RokidARStudio的AR眼镜,眼前出现了一块有多项选择的屏幕,当抬手隔空点向选项时,屏幕里也出现了一只虚拟手,同步点击了“涡扇发动机组装”。此时,眼前浮现各种机械部件的三维图像,耳朵里也开始响起AI助手乐奇的声音,并指导记者一步步将各个零件进行组装。小到一颗螺丝,大到一个重要部件,装哪里、往哪个方向旋转扳手、多部件如何组合,详细而清楚。短短几分钟,记者就在AR眼镜里,完成了组装,并进行虚拟测试。

  灵伴科技工作人员杨传皓向记者介绍,该款产品主要服务于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操作教学,同时也能实现真实场景下操作引导、矫正和风险排查。

  “应用场景全覆盖只是时间问题”

  不久前爆火网络的浙江“兔警官”借助AR眼镜进行路面交通管理和引导的视频中,佩戴的正是该公司研发的产品。

  灵伴科技联合创始人向文杰向记者介绍,他们正在让AR眼镜在更多的场景里面落地。一方面,开发更先进、更智能、能力更强、更轻便、显示效果更好的AR眼镜,让普通人更能接受;另一方面,努力让AR眼镜在所有的领域里面能陆陆续续覆盖。

  “这就好比现在的手机,早期应用数量同样稀少。如今AR眼镜上的应用虽仍较少,但用不了多久,其上的应用数量或许就能突破十万个。因为目前我们已有3万到4万名开发者,正专注于AR眼镜端的应用开发。接下来,随着适配各类场景的应用不断增多,AR产业或许能快速覆盖和普及。”

  在他看来,以往手机端能够实现的各类功能,AR眼镜同样可以完成。他透露,目前AR眼镜已无需扫码,就能实现无障碍快速支付。此外,导航、同声翻译、快速购物以及面向视听障碍人群的辅助功能,也均已逐一落地实现。

  “佩戴体+大模型”将替代手机?

  在向文杰看来,AR眼镜只是人们运用大数据模型、AI人工智能的一种载体。“其实在这次展会上,有非常多与大模型、人工智能相关的内容。中国每一个大型垂直行业里面,都有一个大模型。今天还处于一个比较早期的1.0阶段,但是我们相信未来几年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向文杰说:“佩戴式载体加大模型,替代传统手机交互,是未来5到10年的趋势。也许是隐形眼镜,也许是其他,我非常期待它的发生。”

  向文杰认为,新能源、生物医药、航空等产业及其完整产业链,正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他提到,江西在产业政策层面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升级,当前正是技术落地应用的关键窗口期。他相信,在政府引导与全社会的共同推动下,未来必将涌现出更多像景德镇“数字瓷都”“古陶瓷基因库”这样的标志性成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