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平:文明村镇的“耕耘人”

2025-11-10 09:27 阅读
大江网-新法治报原创

  走进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彭家村村委会,“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9个大字跃入眼帘。彭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彭小平说:“这就是我们村的办事宗旨,一切以事实为依据。”

  自上任11年以来,彭小平深耕基层法治工作,创新“法律明白人+乡贤+和事老+敲门嫂”的矛盾纠纷协同化解机制,还通过“网格化管理”“法治道德积分制”等举措推动基层治理,有效提升了区域法治化水平。

  ◎文/图新法治报·赣法云 记者 江国稳

彭小平介绍“网格化管理”工作情况

  人物简介

  彭小平,1970年10月生,中共党员。现任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彭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多次获评市区级优秀党组织书记、优秀共产党员;今年5月,在其治理下,彭家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7月,其个人被评为“新时代赣鄱先锋”。

  矛盾不出村

  “现在你们就去各自的片区巡查,发现有问题及时在群里报告。”11月3日10时许,当记者来到罗坊镇彭家村村委会时,彭小平正为5名网格员部署当日的巡查工作。

  彭小平向记者介绍,彭家村村委会下辖9个自然村,自2015年开始,便将其划分为3大片区5小块,安排5名网格员对接管理。网格员走街串巷,了解到家长里短的动态,成为了矛盾纠纷化解、紧急事件预防的“前哨站”。

  10月19日,村民邓某驾驶三轮车与骑着摩托车直行的外村人李某在村道上发生剐蹭,两人均有擦伤。

  这一幕被正在开展巡查的网格员发现,于是便立即将情况向彭小平报告。他先让两人去医院查看身体。次日,彭小平便组织村干部一同开展调解。经过协商,最终,由邓某某承担三分之二责任,李某某承担三分之一责任,双方对此均无异议。

  “老表之间的矛盾,不是要‘打赢’,而是要讲平。”彭小平强调,村民矛盾调解工作要做好普法、讲理工作,才能让矛盾“不升级”、群众“心服口服”。

  记者了解到,小案件一般在“村两委”解决,但遇到重大事件,或者矛盾尖锐的情况,则会通过“法律明白人+乡贤+和事老+敲门嫂”的协同治理模式,以“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矛盾。

  2024年以来,彭小平带领团队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5%,有效预防“民转刑”案件10余起。

  用实干解难题

  “农村很多矛盾都来自土地,守住公平底线才能邻里和睦。”彭小平介绍,他在上任后做的一项重点工作便是推动农村一户一宅“统一建房”。通过划定区域,拆除其中的危房,整理符合建房资格的人群,在面积、样式上统一规划建设。这一举措不仅节约了宅基地,使得人居环境更加美丽整洁,邻里之间少了攀比之心,还杜绝了过线过界的隐患。

  “房与房之间更加宽敞了,卫生环境也变好了,居民也更加和睦友善。”作为村庄变化的见证者,96岁的彭家村村民李生华前几年便从老屋住进了新房,看着平整的路面与整齐的绿化,他频频为这样的改变点赞。

  如今9个自然村都规划了“统一建房”,近500户居民喜迁新居。村中闲置的空地被打造成休闲广场,成为了村民夏日纳凉、闲话家常的好去处。

  此外,彭小平还在乡村振兴期间积极推行“法治道德积分制”,从积善、积德、积法、积美、积孝等维度发力,推动“扶困”“扶志”“扶法”并行。通过一月一查、一季一评、半年一榜的常态化机制,评出好家风、好榜样,让文明新风在村里蔚然成风。

  从网格巡查的细致入微到矛盾调解的法理相融,从统一建房的民生温度到积分制度的文明引领。彭小平以11年的精耕细作,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用法治护航发展。正是这份扎根基层的勤恳耕耘,让彭家村蝶变为全国文明村镇,也让文明之花在法治的土壤中持续绽放。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