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全运燃情耀湾区,同心筑梦向未来
珠江潮涌,湾区欢腾。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的璀璨灯光,照亮了粤港澳三地携手前行的铿锵足迹。这场以“圆梦未来”为主题的视听盛宴,既饱含“同根同源”的文化深情,又彰显“同心同缘”的团结伟力,更激荡“同梦同圆”的奋进豪情,不仅是体育健儿的竞技场,更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展示窗、“一国两制”实践的新注脚。
文化为魂,传统与现代碰撞时代火花。开幕式上,人形机器人敲响千年编钟,VR技术让醒狮腾跃水幕,英歌锣鼓搭配全息投影,传统岭南符号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从“雨打芭蕉”的诗意场景到《天海一心》的深情吟唱,从广东木棉花、香港紫荆花、澳门莲花花瓣交叠的会徽设计到中华白海豚吉祥物的温情寓意,昭示着文化传承既要守好“根”与“魂”,更要善用“新”与“技”,让千年文脉在创新表达中代代相传,成为融入时代脉搏的鲜活力量。
绿色为基,以简约与精彩诠释发展理念。“不新建一座大型场馆”的承诺背后,是“简约、安全、精彩”的务实担当;广东奥体中心的飘檐上增加800块光伏板,每年可减少200吨碳排放,是“绿色低碳”的生动实践;全面采取减碳措施,打造全运会历史上首届碳中和赛事……这些举措印证了“体育赛事既要精彩绝伦,更要惠及长远”的发展智慧。场馆升级后继续服务市民,以绿色技术反哺城市建设,全运会不再是“一次性盛宴”,而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引擎”,彰显了大湾区既要“面子”更要“里子”的务实作风。
团结为桥,三地与全国凝聚奋进合力。粤港澳三地同步升国旗、共同点燃主火炬,《海阔天空》《中国人》的旋律引发全场跟唱,这份跨越地域的深情共鸣,正是“共办、共享、共融”理念的最佳诠释。作为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全运会,从“硬联通”的场馆设施到“软联通”的赛事组织,再到“心联通”的情感交融,无不体现“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让“同音三分亲,同生一家人”的湾区情怀转化为同心筑梦的强大动力。
惠民为本,体育与生活交织幸福图景。从“村超”“苏超”的全民热络,到全运会点燃的健身激情,体育早已不是专业运动员的专属,而是普通人生活中的幸福元素。所有永久性场馆定好了“赛后再利用计划”,确保比赛以后利用率能达到100%;“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的理念,让体育锻炼成为群众“增强体质、愉悦身心、收获幸福”的日常选择。当全民健身融入日常生活,当体育精神浸润社会肌理,健康中国的底色必将更加鲜亮。
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强则国家强。第十五届全运会的大幕已经拉开,赛场上的每一次冲刺、每一次拼搏,都将成为激励全国人民奋进的精神力量。粤港澳大湾区正以全运会为纽带,凝聚起“滴水汇海”的团结之力,书写着“同梦同圆”的时代篇章。相信这场盛会必将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的新起点,让团结奋进的号角响彻神州大地,激励亿万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勇毅前行。
(刘诗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