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用创深度融合激发创新活力 新余一民办职校机器人研发有成果
大江新闻新余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胡光华、邹宇波) 11月3日,记者来到位于新余市的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模组研究所,见到了该校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特修斯,其身高1.7米,体重近50公斤,可在室内行走。该研究所所长、深圳特修斯机器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胡建易介绍,特修斯70%以上的结构与电路设计由本校学生完成。虽然特修斯动作还不够灵巧,零部件还不够精细,但它的诞生,对于学校和研究所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目前,胡建易正带领团队攻关第二代人形机器人,预计今年底推出。
“民办职业院校牵头突破人形机器人整机研发的案例在国内较为罕见。”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校长李斌说,“这得益于新余市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学校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两大特色专业的长期积累,更得益于学校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风口、深化产学研用创融合发展。”据介绍,该校主持编写了《人工智能通识》精品课程,50%的专业开设了人工智能课程,专门设立具身智能实验班,培养了一批具备实战能力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去年,该校成立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模组研究所,并孵化了深圳特修斯机器人有限公司,构建起从研究所到公司实体的完整创新链条。
近年来,新余市大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引导职业院校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等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畅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通道,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顺势而为,除了研发生产机器人产品,还将机器人教学实验台的研发生产作为重点。当前,国内各种机器人产品层出不穷,但用于教学实验的平台却严重缺乏。该校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模组研究所瞄准商机,研发四足仿生机器人实验台、人形机器人实验台、机器人头部实验台等。并与国内一家著名机器人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目前销往国内高职院校四足仿生机器人实验台100台,人形机器人实验台即将量产。
李斌告诉记者,职业教育在高科技领域也能大有作为,学校将深化与相关领域的头部企业合作,攻关更先进的技术。依托学校研究所和孵化的科技企业,建设中试基地,争取在两年内建成一条年产200台机器人的生产线,使之成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