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最强大脑”成为直面产业痛点的开拓者 江西吸引2700余名博士后“揭榜”攻坚
在许多人传统认知里,“博士后”仿佛是比博士更进一步的“学霸”。但实际上,它并非一个更高的学位,而是博士毕业后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或工作站进行科研的经历。这群“最强大脑”应该如何发挥作用?江西给出的答案是:让他们成为直面产业痛点的“开拓者”,在解决真实世界难题中实现价值转化。
这一转变,在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得到生动印证。江西27个晋级总决赛的项目,高达80%精准对接本省“1269”行动计划相关产业链,最终斩获1金2银3铜的优异成绩。这份成绩单背后,是江西将博士后人才精准锚定产业创新主战场的战略布局初见成效。
江西博士后在全国博创赛 受访者供图
江西中医药大学供图
揭榜领题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奋力一跃
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的“揭榜领题”赛制,本身就是一场面向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766项技术需求全部源自企业真实的发展“痛点”,揭榜奖励总额高达9000万元。这为博士后们提供了一条走出象牙塔、直面市场挑战的黄金赛道。
在生物医药与大健康赛道,江西中医药大学吕尚团队的“白头翁皂苷系列替抗创新兽药的创新与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一举夺金。该项目直击全球动物疾病治疗长期依赖抗生素所带来的残留高、治愈率低、周期长、成本高等产业顽疾。其成功不仅在于学术突破,更在于清晰的产业化路径——项目已与张榜企业达成合作,正稳步推向市场。
赛场之外,更多博士后“创业者”的身影已活跃在江西的产业一线。岳之浩博士带领团队瞄准新能源领域,成功突破了传统硅负极锂电池使用寿命短、硅材料导电性差等技术瓶颈,将电池续航能力提升1.5倍以上。这项创新成果已获得江铜集团5000万元投资,并计划于年底建成江西省首条千吨级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我们已与多家头部电池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岳之浩信心满满地表示。
从博士后到公司高管,陈颢博士的转型更为彻底。在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银奖后,他的核心专利被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作价500万元,以技术入股方式成立公司。如今,作为公司的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他不仅负责技术研发,更投身于企业管理。公司自2024年以来已实现稳定生产,产品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成功推动了高端稀土钨材料的国产化进程。
靶向融合 创新成果在产业链上“遍地开花”
“企业出题、人才解题、成果落地”的闭环模式,如今正在江西全省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推动博士后创新成果在重点产业链上“遍地开花”。
在铜都鹰潭,当地政府聚焦重点产业,面向45家企业征集了72项技术合作需求,并提前与高校专家团队进行意向对接。近两年,当地新设7家铜加工领域国家级工作站,有力助推了铜基新材料集群入选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放眼全省,类似的协同创新案例比比皆是:抚州市引进轻合金产业基地项目,推动成立中科镁铝合金轻量化材料技术研发中心;宜春市推进锂电企业与江西理工大学共建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赣江新区通过设立中药创新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成功推动组建了全国第九个、中医药领域唯一的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
围绕“1269”行动计划,江西省将约三分之二的新增博士后站和新招收博士后,精准嵌入到有色金属、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12条重点产业链中。这种深度融合催生了井喷式的创新产出——
在有色金属领域,依托众多科研平台,与逾百家企业联手打造技术联盟,驱动了数亿元的成果转化;在中医药领域,江西中医药大学博士后队伍深度参与国家级课题,促成70余款中药制品产业化,科技转让收益突破5000万元;在航空板块,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借力博士后人才,通过51项国家级及省级项目,锻造了4000余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当高层次人才的“智力密度”精准对接产业的“需求刻度”,赣鄱大地的创新动能便愈发澎湃。
政策赋能 构筑吸引人才的“强力磁场”
“最强大脑”与“产业痛点”的持续碰撞,离不开优良的政策土壤。近年来,江西省持续深化博士后政策体系建设,相继颁布多项管理工作细则与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配套出台涵盖家属落户、子女教育、社保医保等的一揽子保障措施。
2023年,江西省推出的博士后“九条”等系列人才政策,标志着“引育用留”全链条服务的全面升级。在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实验室里,博士后朱赛彬正率领小组攻克枳壳炮制工艺。他从中南大学博士毕业后,拒绝了多地的高薪邀请选择江西。“这里的政策吸引力十足,首先是‘免申即享’,其次是执行效率高,这让我们能将精力更多倾注于科研本身。”朱赛彬道出了许多在赣博士后的心声。
江西中医药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博士后“九条”构建起覆盖配偶安置、子女教育、薪酬激励、住房保障的全周期服务体系,让博士后对江西的发展更有信心,出站博士后留赣率也因此明显提升。仅在该校,两年内就有12位博士后选择扎根赣鄱。
建立一个博士后站,就是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桥头堡”。自2023年起,省级财政每年新增4300多万元投入博士后引进培养工作,投入增长近6倍。两年间,全省新增博士后站114家,新进站博士后达827人,实现了博士后站数量增长50%、全职博士后数量翻番的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博士后站总数达323家,累计招收博士后2727人,其中500名出站博士后入选国家级或省级人才计划,完成科研项目逾6000项,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基石。
当创新的种子播撒在政策的沃土,当人才的智慧浇灌产业的良田,收获的便是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
今日之江西,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纳英才,以精准务实的举措激发活力,让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尽情施展才华,续写更多“江西智造”的传奇。这,就是江西让“最强大脑”与“产业痛点”碰撞出的精彩答案。
全媒体记者杨文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