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来袭,医生提醒:做好这六点,守护呼吸道健康

2025-11-17 16:09 阅读
大江网

  大江新闻讯 全媒体记者杜宇蔚报道:近日,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频繁“过山车”。此时机体难以及时适应温差变化,免疫力薄弱,易诱发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同时,秋冬季也是流感、鼻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哪些人群需重点警惕?又该如何做好针对性防护呢?大江新闻就群众关心的问题,采访了江西省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三科主任医师黄建华。

  秋冬季常见呼吸道疾病有四种

  黄建华表示,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流感)、支原体肺炎、新冠病毒感染和新冠病毒感染是几种秋冬季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其中,普通感冒通常起病急,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如打喷嚏、鼻塞、流清涕、咽喉干痒或疼痛等。普通感冒少见发热或仅为低热,全身症状较轻。

  流感典型表现为高热(39~40摄氏度),常伴有畏寒、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显著乏力等全身症状,多合并咽痛、干咳、鼻塞等呼吸道表现。

  支原体肺炎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随头痛、流涕、咽痛等症状。发热程度以中高热为主,若持续不退,常提示病情较重。

  新冠病毒感染常见症状包括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肌肉酸痛、嗅觉或味觉减退等特殊表现。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特征性表现为咳嗽、气促、喘息,婴幼儿患者常出现喂养困难。重症病例可见口唇发绀、鼻翼扇动、吸气性三凹征等缺氧表现。

  秋冬季节这三类人群需格外注意

  黄建华提醒,秋冬季节,老年人、婴幼儿和基础病患者这三类人群需格外注意呼吸道健康。

  老年人因体力衰退、活动量减少,代谢速率减慢,身体产热能力减弱,同时免疫功能低下,低温易诱发慢性病急性发作。同时,若呼吸道感染,易进展为肺炎、心衰等并发症。

  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耐受度低,易因受凉诱发呼吸道不适;同时,由于呼吸道发育不完善‌,免疫屏障弱,易感染合胞病毒、流感等。

  另外,有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格外注意。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低温会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肌缺血、血栓形成的风险,若出现呼吸道感染会增加心脏负荷。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来说,冷空气会干燥鼻咽黏膜,降低黏膜防护能力,让病毒、细菌更易侵入,若感染可能加速病情恶化‌。

  秋冬呼吸道防护做好这六点

  黄建华建议,秋冬季节防护呼吸道疾病,要做好这6点:

  1.减少冷空气刺激:出门时戴医用外科口罩,让吸入的冷空气先被体温加热,降低对咽喉、气管的刺激;同时围上围巾,护住口鼻和颈部,避免冷风从领口灌入。

  2.勤通风,调温湿:北方暖气房、南方空调房易干燥,会加重呼吸道黏膜损伤。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分钟;维持室温18~22℃、湿度50%~60%,使用加湿器时需每周清洁,避免滋生细菌。

  3.守好“手卫生”:外出归来、餐前便后务必用“六步洗手法”洗手,避免用脏手触摸口鼻,减少“病从口入”的风险。

  4.饮食护肺:每天喝足量温水,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帮助稀释分泌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果(如梨、橙子、菠菜),也可适量食用银耳百合羹、梨汤等温润食物;避开辛辣、过烫食物及浓茶、冷饮,避免刺激咽喉黏膜,加重干痒咳嗽。

  5.适度运动:选择慢跑、散步、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左右,帮助改善心肺功能,增强抵抗力;避免在低温时段(如清晨)剧烈运动,减少呼吸道负担。

  6.少聚集: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差的场所(如商场、菜市场),必要时佩戴口罩,减少与病菌接触的机会,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