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义县实验学校开展《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共读心理团辅课
大江新闻讯 为扎实推进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防线,11月17日,安义县实验学校黄煜老师以经典心理疗愈文本为载体,开展了“在文字里遇见自己——《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共读”心理阅读团辅课,带领青少年学生在文本共读与互动体验中探索情绪奥秘、拥抱自我成长。

本次团辅课紧扣“借由心理疗愈文本,探索自我情绪与成长”主题,60分钟的课程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暖场环节的“情绪盲盒互动”打破了课堂沉默,学生们通过抽取情绪词汇卡片、描述身心反应的趣味形式,快速沉浸于情绪探索的氛围中,黄老师顺势小结“情绪是了解自己的钥匙”,自然引入共读文本。在20分钟的文本精读环节,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轮流朗读蛤蟆承认“不快乐”、苍鹭医生解读“情绪无对错”的核心片段,标注共鸣句子并围绕“情绪体验共鸣”“情绪无对错”等话题展开深度讨论,在思想碰撞中建立对情绪的科学认知。
心理联结环节,黄老师聚焦课程核心目标,拆解“命名情绪、追溯源头、明确需求”的“情绪三问法”,引导学生写下近期情绪并实践梳理,自愿分享后给予肯定性回应,帮助学生掌握实用的自我情绪觉察方法。拓展延伸阶段,课程不仅提供了“日期+事件+情绪+需求”的简易情绪日记模板,还推荐了《被讨厌的勇气》等同类书籍,更设置“情绪树洞”留言环节,让学生写下对自己的情绪寄语,最后以集体默念“接纳情绪,就是接纳完整的自己”收尾,为课堂画上温暖句号。
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实践载体,本次团辅课立足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将文本阅读与心理辅导有机融合,既落实了“正视情绪、掌握情绪觉察方法、建立心理关怀认知”的具体目标,更契合学校心理工作“预防为先、赋能成长”的核心定位。课程以点带面,丰富了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推动心理服务从“被动干预”向“主动预防”“积极赋能”转变,为构建系统化、常态化的校园心理支持体系注入活力,助力培育阳光健康、懂得自我关怀的新时代青少年,让心理健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学生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