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全力化解不动产“登记难” 惠及3.5万余户购房者

2025-11-21 11:44 阅读
萍乡发布

  近年来,萍乡荷塘馨苑、光大阳光等多个小区的居民,陆续接过了期盼多年的不动产权证书。摩挲着这本鲜红的“权利凭证”,不少业主眼角含笑——这张薄薄的证书,不仅敲定了房屋的“合法身份”,更熨平了压在心头多年的“烦心事”,成为萍乡市党委、政府直面民生痛点、破解历史遗留问题的生动注脚。

  先破后立:

  靶向攻坚打通办证“中梗阻”

  曾几何时,因开发商手续缺失、违规建设、资金链断裂等历史遗留问题,萍乡不少已入住居民面临“住得安心,证办不成”的困境。房屋无法登记确权,直接影响落户、子女入学、资产处置等切身权益,成为困扰万千家庭的“心头病”。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萍乡市将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列为重大民生工程,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督办,以“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的硬作风推进化解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动牵头,联合住建、税务、城管等部门组建攻坚专班,对全市“登记难”项目开展拉网式摸排,建立“红绿蓝”三色台账实行分级督办;市纪委监委全程嵌入式监督,确保责任层层压实、进度实时可控。

  破解沉疴需用新招。萍乡以改革思维构建“理念提升—方案制定—落地执行—评估修正”的工作闭环,核心是创新推行“一楼一策”“一事一议”的定制化化解模式。针对每个项目的堵点卡点,多部门联合“会诊”,精准画像后量身定制解决方案,经司法部门合法性审查后全力推进。

  “证缴分离”模式的突破应用,更是让不少群众看到了希望。以往“开发商欠费、群众买单”的困局被彻底打破——萍乡市明确群众办证与追缴开发商费用完全“脱钩”,在确保房屋质量、消防安全达标且群众无过错的前提下,优先为居民办理产权登记,相关费用则由职能部门通过司法途径向责任主体追缴。光大阳光小区因开发商资金困难,189套房屋长期无法办证,借助这一模式,该项目率先完成首次登记,群众权益得到保障的同时,国有资产追缴工作也同步启动。截至目前,“证缴分离”已化解26个涉费梗阻项目,帮助6600余户群众拿到产权证,成功追缴资金8900余万元。

  温情服务:

  提速增效跑出办证“加速度”

  破解了“能不能办”的难题,还要解决“办得快不快”的问题。为精简审批流程,萍乡市创新建立多部门联合审查和“并联审批”机制,将原本需要数月的串联审批流程,压缩至最快1个工作日完成,实现不动产首次登记“当日申请、当日办结”。针对部分群众材料暂缺的情况,推行“容缺办理”服务,明确容缺范围和补办时限,先办后补、特事特办,不让材料瑕疵耽误办证进度。

  服务温度决定办理速度。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建专项工作小组和党员先锋服务队,主动下沉五福新城、汇福新苑等小区,摆起“便民服务台”,“面对面”宣讲政策细则,“手把手”指导网上申请,为上班族提供延时服务,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用“零距离”服务打通办证“最后一公里”。

  荷塘馨苑小区居民刘大爷对此深有感触。因腿脚不便,他一直为办证发愁。“党员先锋服务队主动上门,帮我收集材料、代办手续,没多久就把证送来了。”刘大爷激动地说,“这本证拿在手里,心里才真正踏实了。”

  标本兼治:

  从“解旧忧”到“防新愁”

  “住了多年的房子,今天才感觉真正属于自己。”光大阳光小区居民张先生道出了众多业主的心声,“以前没证,房子卖不出,孩子上学也受影响。现在政府帮我们解决了这个大难题,真是把实事办到了我们心坎上!”

  数据见证成效:今年以来,萍乡市已成功化解不动产“登记难”项目66个,涉及房屋2.4万套。中心城区化解项目累计惠及3.5万余户购房者。在全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萍乡更注重源头治理,将“证缴分离”的治理逻辑前置于新项目监管,大力推行"交房即交证"服务模式。目前已为45个新项目、1.2万套房屋同步办理交房与办证手续,群众满意度高达98.6%,从根本上遏制了新的“登记难”问题产生。

  “不动产登记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我们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做到‘应纳尽纳、应化尽化’,全力以赴守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化解工作的持续深入,越来越多的萍乡市民将告别“办证难”的困扰,这本沉甸甸的不动产权证,正成为越来越多家庭“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安心证”与“幸福证”。(陈淼)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