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促进经济民生无限好 ——国网江西电力配电网“123”工程三年攻坚观察

2025-11-21 18:11 阅读
大江网

  大江新闻 群山环抱的赣闽边界,智慧农业大棚温控灌溉自动开启;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全自动生产线平稳运行;南昌红谷滩充电站内,新能源汽车正通过V2G技术向电网反向送电……

  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场景,共同勾勒出江西配电网升级后的崭新图景。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党委致力于更好地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满足人民美好用电生活需求,于2022年10月部署实施了配电网供电提升“123”工程,加快推进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经过“一年补短板、两年上台阶、三年创一流”的三年攻坚,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灵活智能的坚强配电网正在赣鄱大地徐徐展开,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织密城乡供电网 服务均衡发展

  “现在供电更稳定了,我的智慧大棚从1个扩展到6个,生猪年出栏量从200头增加到1000头。”在赣闽交界处的贵溪市樟坪畲族乡西排村的富硒农业基地,负责人龚加红站在蔬菜大棚里,指着正在自动喷灌的设备说道。在他身后,新安装的环境监测设备实时传输着温度、湿度数据。

  近年来乡村振兴步伐加快,西排村富硒特色种植等产业迅速兴起。为匹配发展需求,国网江西电力在配网规划上主动谋划。2024年,依托配电网“123”工程,10千伏赣闽线路联络项目启动实施。国网鹰潭供电公司克服山高林密等困难,采用抗灾差异化设计,架设起高标准线路。项目建成后,西排村实现从“单路供电”到赣闽双电源互联的跨越,供电能力从200千瓦跃升至2000千瓦。

配电网如同能源“毛细血管”,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城乡服务均衡。三年来,国网江西电力聚焦群众关切、发展所需的供电环节,累计投资171.47亿元用于配网建设改造,全省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6%,10千伏线路联络率达93.2%,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迈出坚实步伐。

在南昌老城区,玉河明珠小区的电力设施升级让居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现在每个房间都装了空调,夏天一起打开也完全没问题。”居民涂女士说。该小区将运行多年的变压器全面升级,供电能力提升25%,惠及三千多户居民。目前,南昌已配套完成81个老旧小区和城中村的电力设施改造,让配电网升级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与此同时,国网江西电力在南昌红谷滩打造高可靠配电网示范区,区内供电可靠率达99.99%,全自动馈线自动化覆盖率达100%,实现故障自动研判、自动隔离,非故障区域自动转供,超60万城区居民享受到可媲美国际一流的用电体验。

3

  在上饶德兴市,石头部落景区通过10千伏桂湖线智能化改造,采用“负荷常态化切分”模式,将部分用电负荷合理转移至路田线、古龙线,实现施工期间景区运营与沿线居民用电“零中断”;在鄱阳明初移民码头瓦屑坝村,100余名返乡人员依托可靠电力开展智能化鱼塘等特色养殖,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在峡江金坪,稳定的电力点亮了红色文旅与民族产业,酸笋作坊、银饰工坊与民宿运营因电而兴,绘就出一幅“电力相通、城乡共融”的振兴画卷。

  筑牢产业支撑驱动转型升级

  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赣粤边际的国家级经开区,依托大湾区1小时圈区位优势,园区精准承接产业转移,带动150余家电子信息企业落户。在这里,电网升级不仅满足了企业当前的生产需求,更为未来发展预留了充足空间。

  针对园区电子信息企业对电压质量敏感的特点,国网赣州供电公司新建10千伏线路22条,改造10千伏线路51.55公里,并通过合理安排母线分段方式等措施提升供电可靠性,改造后园区线路联络率从45%提升至90%。“现在生产线全力运转没有后顾之忧,产品良品率稳定在98%以上,我们对未来发展信心更足。”产业园内龙南鼎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办总监葛啟顺说道。

  配电网的全面升级,正为江西产业经济注入强劲动能,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领域协同发展、振翅高飞。

  三年来,国网江西电力致力于构建坚固耐用、灵活可靠的电网主干架构,全省35千—110千伏电网新增变电容量1469万千伏安,新增线路长度1988公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预置充足的电力容量。同时,通过开展电网运行方式优化调整、提升线路继电保护运行水平、优化保护定值、加强配电网的运行维护和改造升级等措施,全省的电压暂降问题数同比下降了77%。

  放眼江西,如今强大的配电网,如同坚实的舞台,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地“唱好发展大戏”。

  在江西低空经济创新园丰羽顺途科技有限公司的测试车间内,多旋翼无人机正在进行密集的飞行参数校准。“现在电力供应稳定,我们的高精度测试设备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研发周期缩短了30%。”测试负责人郭纪光指着正在运行的环境模拟舱说道。这种研发效率的提升,得益于国网赣州市南康区供电公司通过配置双回路供电和电压暂降治理装置,将园区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8%以上。有了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如今,这个集聚了28家产业链企业的特色园区,正朝着年产值50亿元的目标稳步迈进。

  提升综合承载力 服务能源转型

  随着能源转型步伐加快,配电网正从单纯的电力分配者向能源互联网平台转变。在南昌,这种转变尤为明显。

  红谷滩高可靠性供电示范区内的车网互动超级充电站,融合“光储充放检调”多项功能,支持电动汽车向电网反向送电。这里不仅是充电站,更是一个小型能源枢纽。“新能源汽车成为可调度的移动储能单元,这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积累了宝贵经验。”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随后启动的“虚拟电厂+车网互动”市场化实测,实现了江西“新能源汽车+储能”市场化调度。

  三年来,国网江西电力聚焦分布式光伏、储能、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等多元化负荷接入,开展差异化规划,因地制宜制定网架改造、储能布局、柔性互联和车网融合互动等方案,系统提升网架承载能力和车网互动支撑保障能力。

  在吉安永新三湾,得益于“三湾改编”历史事件,从全国各地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当地民宿和土特产销售稳步增长,这个大山深处的景区还新增了智能充电桩,让远道而来的自驾游客不再为充电发愁。

  配电网综合承载力的提升,有力支撑了江西绿色能源发展。公司大力支持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发展,支撑新能源发电、多元化储能、新型负荷大规模友好接入,确保新能源发电利用率维持在99%以上的较高水平。截至2025年7月,国网江西电力自建运营充电站1885座、充电桩4054根,实现城区、乡村、高速、景区全场景覆盖,提前达成“县县有站、乡乡有桩”目标。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让绿色出行渐成风尚。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深度应用,进一步释放了配电网的潜力。馈线自动化覆盖率三年提升44个百分点,达到82.1%;“电网一张图”深化应用,实现一二次设备图模同源;光明大模型在供电场景中的探索,助力基层解决生产问题。这些技术创新让配电网更加“聪明”,能够更好地适应能源转型的新要求。

  三年来,江西配电网完成了一场深刻的转型升级。从深山村落至产业园区,从老旧小区到新型充电站,不仅基本建成了一张“结构清晰、坚固耐用、灵活可靠、智能互动”的现代化配电网,更通过赋能千行百业、服务千家万户,为江西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站在新的起点上,这条贯穿赣鄱大地的能源血脉将继续澎湃涌动,照亮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征程。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