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地域壁垒 创新服务机制——红谷滩区“五维工作法”破解跨域办事难题
近日,记者走进南昌市红谷滩区政务服务大厅的“跨域通办”专窗,只见工作人员正耐心地指导来自浙江宁波的王先生办理业务。王先生在南昌工作多年,因工作调动需要办理跨省公积金提取业务。原本他担心要两地奔波,没想到在红谷滩区政务服务大厅仅用3分钟就完成了业务办理,看着手机上的到账提示,他为工作人员的服务连连点赞。
令王先生称赞的便捷服务,正是红谷滩区为破解跨域办事难题,创新推出的“跨域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作为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区域之一,红谷滩区今年创新推出“五维工作法”,通过专窗设置、清单事项、通办途径、证照应用和免费邮寄的方式,让政务服务从“地域分割”走向“全域协同”。
政策赋能 确保跨域事项高效办理
11月13日,记者在红谷滩区政务服务大厅的“跨域通办”专窗旁观察发现,这里秩序井然,工作人员与办事群众交流顺畅。一名刚办理完跨市营业执照变更业务的企业负责人感慨:“以前得在两个城市之间来回跑好几趟,提交各种纸质材料,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现在好了,按照指引就能轻松完成线上申报,后续还有专人跟进,真是省心又省力。”
“我们不仅要让群众办事便捷,更要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红谷滩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企业和群众在跨域办事中轻装上阵,红谷滩区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
红谷滩区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跨域通办”专窗,配备专业服务团队,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专窗工作人员熟悉本地业务流程,还与其他地区建立了紧密的沟通协调机制,能够及时解决跨域办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推行“A岗统筹+B岗经办”模式,A岗负责跨区域沟通对接与窗口联动,B岗专注业务办理与材料流转,确保每一个跨域事项都能高效办理。
在事项清单梳理上,红谷滩区按照跨省、跨市、跨区三种场景,对高频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形成详细的通办清单。清单明确了事项名称、实施部门、申报路径等15项核心要素,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一目了然”。截至目前,已梳理出区级“e见帮办”云窗口事项208项、省平台专区事项218个,并与武汉市东西湖区等32区县建立“异地受理、属地审批”机制,不断扩大政务服务“朋友圈”,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清单之外无门槛”。
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红谷滩区还积极推动电子证照应用。将104种电子证照纳入21个部门共享体系,明确电子证照与实体证照同等效力,将查验审核纳入窗口内部流程,实现异地办理“免证通行”。截至目前,该区电子证照累计调用达52.16万余次,有效打破异地办事的证照壁垒。
创新模式 构建全链条政务服务生态
在政策赋能的基础上,红谷滩区还通过拓展线上服务渠道、完善线下服务网络、创新合作模式等举措,构建起了全链条的政务服务生态。
线上,归并各类通办渠道,打造统一的线上服务入口。依托政务服务网、“赣服通”等平台,通过“多跨协同系统”,拓展跨层级办理场景,升级“e见帮办”云窗口,推出视频办、语音办等多样化服务,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办理业务。
线下,完善服务网络布局。政务服务大厅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区,配备各类自助设备,方便企业和群众随时办理业务。同时,政务服务部门联动村社便民站点,将跨域通办服务延伸至基层,实现“就近办”。对于一些需要现场核验的事项,通过与周边地区建立协同办理机制,实现异地受理、属地审批,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路、好办事。
为确保跨域通办服务质量,红谷滩区推出邮政业务+政务服务合作模式。通过政府买单方式与EMS签订协议,为跨域办理提供国内“零费用”邮寄服务。今年1至9月,该区已免费邮寄跨域通办材料证件289件,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零负担。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跨域通办’改革,不断完善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让更多企业和群众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红谷滩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金鹏表示。从政策赋能到模式创新,从服务升级到成效显现,红谷滩区正以“跨域通办”为帆,在区域开放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康春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