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楼下“满格”的安心

2025-11-23 04:56 阅读
江西日报原创

  初冬傍晚,家住井冈山市红星街道金都花园的周惠苑正从容不迫地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几个月前,这却是她下班后必须面对的烦心事。

  那些画面至今清晰:傍晚6时,她还系着围裙就匆匆跑向电动自行车——第二天孩子上学,车子可不能没电。她熟练地把车推过2个单元楼,可充电插座前往往早已排起了队。“唉,又晚了一步……”看着眼前好几辆同样在等待充电的电动自行车,她只能无奈地把车挪到一旁,一旦下雨就只能任由雨点打湿座椅。

  “那种日子,真是没办法!”讲起这个经历无数次的场景,周惠苑语气中满是无奈,“老旧小区都这样,每天下班就得抢插座,抢不到就只能干等着。”

  怎么破解群众遇到的充电难问题?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此,井冈山市深入开展“党员进网格井冈‘议家亲’”活动,推动全市3390名在职党员与150名新就业群体下沉网格、入户听诉,精准捕捉民生痛点。

  “一次次上门走访,听得最多的就是电动自行车充电的难题,飞线不安全、车位不够用、车子怕淋雨,听着像小事,可件件都是群众心头的大事。”红星街道会师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尹杲雯道出了大家的决心,“我们当时就想,一定要想办法,为群众的电量和幸福感统统‘加满格’!”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井冈山市建立了“党员上门办、社区协商办、部门联合办”的分级转办机制。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被列为重点民生项目,该市计划在27个小区新建150个雨棚、2500个充电插座,总投资约300万元。

  “选址要像绣花一样精细。”井冈山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邓军介绍,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和设计方反复商讨,“既要让居民少走路,又要避开消防通道,还要考虑电网负荷。我们前后调整了3次方案,就是要找到最优解。”

  如今,走进金都花园小区,一排排崭新的车棚格外醒目。周惠苑下班后,从容地把车停进去插卡充电:“再也不用惦记着抢充电位了,车子也有了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

  更让居民们欣喜的是,充电桩建设还带来了意外之喜。“以前大家为了充电争争吵吵,现在停车时还能聊聊天,邻里关系更融洽了。”正在准备充电的王先生笑着说。

  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2000平方米雨棚布安装,新增约1500个充电桩。“我们将继续加快进度,让更多居民早日享受到这份便利。”邓军盘算着接下来的工期计划。

  夜幕降临,金都花园小区充电区的灯光亮起。这片温暖的灯光下,一辆辆电动自行车的电量指示条正稳稳地走向满格,而居民们心里的幸福感,也在这暖心的变化中悄然充满。遮风挡雨的车棚,守护着每一个晚归的人,更守护着万家灯火里那份“满格”的安心。

  谢敏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