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 突破 传承 江西健儿竞逐第十五届全运会侧记
第十五届全运会于11月21日晚在深圳落幕。在12个日夜的角逐中,我省448名运动员以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姿态,在自我突破、薪火传承的赛道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赛场上,他们的每一滴汗水、每一次冲刺,都定格成永恒的动人瞬间,诠释着中华体育精神的深刻内涵。
拼搏,是赛场上最亮的底色
全运会赛场上,江西健儿的每一枚金牌,都诉说着坚守与逆袭的动人故事。
清远体育中心体育馆内,古典式摔跤67公斤级决赛战况至为焦灼。黎磊带伤作战,每一次抱摔、每一次发力都凝聚着多年训练的汗水与坚持。最终,他为江西省体育代表团夺下开幕后的首金,赛后与教练的无声拥抱,道尽了并肩作战的默契与不易。
深圳大运中心游泳馆的碧波之中,万乐天在50米仰泳决赛的发令枪响后如箭离弦,入水、划臂、到边,动作一气呵成,最终以27秒38的优异成绩触壁夺金。这枚沉甸甸的金牌,不仅是对她实力的最佳印证,更是对她在此前100米仰泳项目意外失利后,迅速调整心态、重整旗鼓顽强意志的最好回报。
而在肇庆新区体育中心体育馆,第四次站上全运会赛场的体操名将邓娅兰,在体操女子跳马决赛中以14.160的高分摘得了这枚她等待了十二年的金牌。赛后感言中那句朴素的“这次是苦尽甘来”,蕴含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与漫长坚守后的喜悦。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的寒风中,危菱侠持杆加速奔跑,轻盈跃过4.30米横杆。“这枚金牌是对所有努力的回报。”赛后她难掩激动之情。
每一枚金牌的背后,都藏着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伤痛中的咬牙坚持、失败后的重新出发,江西健儿用行动证明,荣耀从来都属于永不言弃的追光者。
突破,为未来埋下希望的种子
全运会的掌声,同样为每一次超越自我的突破而响起。
广东奥体中心的夜色中,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枪响,黄旭、黄邑、熊锋、叶林琰恒先后如四支离弦之箭刺破夜空。弯道加速时绷紧的肌肉、交接棒瞬间精准的卡位、最后冲刺时咬紧的牙关,这支年轻的队伍最终以38秒64的成绩斩获银牌,实现了江西田径短跑接力项目的历史性突破,看台上的欢呼声是对他们“用脚步丈量梦想”的最高致敬。
广东激流回旋的赛场,皮划艇运动员陈梓桓在湍急水流中奋力挥桨,每一次绕过水门标杆的瞬间都惊险万分,令观众屏息凝神。当计时器显示106.49秒时,这枚铜牌的意义早已超越成绩本身,它标志着江西激流回旋项目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突破。攀岩速度赛决赛岩壁下,黄敬杰深吸一口气向上跃起,以5秒032的优异成绩打破省纪录、斩获银牌,为正在成长中的江西攀岩队再添一份全运荣耀。
深圳大运中心泳馆内,程玉洁在50米自由泳决赛中全力冲刺,以24秒23刷新个人最佳成绩并斩获银牌;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链球选手李江燕奋力一掷,以75米07创造个人最好成绩并收获铜牌。更令人振奋的是三人篮球赛场,38年后重返全运会决赛舞台的江西男子三人篮球队,以敢打敢拼的作风力压北京队、东道主广东队等劲旅,斩获第六名的佳绩,不仅刷新了江西篮球在全运会的历史最好成绩,更向全国展现了江西篮球的蓬勃生命力。中华体育精神的真谛,不仅在于超越对手,更在于突破自我的极限,江西健儿用一次次自我超越,诠释了竞技体育的动人魅力。
传承,是体育精神的动人延续
全运赛场的魅力,既在于青春的昂扬锐气,也在于岁月沉淀的坚守,更在于全民参与的蓬勃生机。
42岁飞碟射击老将张冬莲,第七次踏上全运征程。二十余年如一日的坚持,每一发子弹都凝聚着她对赛场最质朴的深情。在女子飞碟双向比赛中,她以沉稳发挥获得第五名,展现了老将的风骨。
广东国际划船中心,奥运冠军徐诗晓与新搭档李琪出战女子双人划艇决赛,1分55秒420的成绩是两人配合以来的最佳。赛后,徐诗晓的目光中没有遗憾,只有坦然:“我们战胜了自己。”她主动推介年轻搭档,称李琪为“江西皮划艇的后起之秀”,并表示“江西的水上项目,该交到她们手中了”,以言传身教完成传承使命。这些老将或许不再拥有巅峰体能,却用经验演绎传承,用坚持诠释格局,他们的转身是一次郑重的托付,无声引领着新生代继续前行。
全运盛会同样属于每一名热爱体育的普通人。在群众赛事中,江西选手奋勇争先,展现了全民健身的丰硕成果:乒乓球赛场多点开花,收获奖牌与佳绩;毽球项目男女三人组双双斩获铜牌;气排球实现历史突破,男子青年队夺得亚军;健身气功赛场,江西队勇夺易筋经一等奖和八段锦二等奖;航空模型项目更是一举夺金,创下参赛最佳成绩。从专业赛场到群众舞台,江西健儿共同绘就了“全民全运”的动人画卷。
第十五届全运会的主火炬已然熄灭,但江西体育的征程从未止步。那份全力以赴的拼搏、永不言弃的坚守与薪火相传的担当,不仅是赣鄱儿女精神风貌的写照,更将激励着更多人在各自的赛场上奋勇向前。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