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水利电力大学水利工程学院:党建引领聚合力 立德树人育英才
大江新闻讯 (通讯员牛景太、张建涛、罗 婷)江西水利电力大学水利工程学院以“‘水网’党建品牌”为引领,围绕“立德树人、凝心聚力”两大目标,聚焦“党支部、科研团队、青年先锋”三大主体,遵循“组织建设强基、思想铸魂凝心、机制创新聚力、发展赋能增效”四维路径,创新构建并深入实践“一二三四”党建工作体系,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学院发展“硬支撑”,形成特色鲜明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筑牢组织根基,打造党建业务融合“样板田”
学院出台《基层党支部考核管理办法》,实施“月初指南引导、月末督导核验”的闭环管理机制。创新构建“一塑二管三留四暖”人才工作机制,以“思想塑人”筑牢信仰之基,以“机制管人”强化规范约束,以“感情留人”增强情感认同,以“温情暖人”体现人文关怀。同时,深化党建理论研究,系统总结基层党建规律,撰写多篇理论文章与工作案例,积极探索党建创新路径。
学院聚焦水利特色,以基层党支部和科技创新团队为双轮驱动,依托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国家级科研平台及省级水科普基地,全面推进科学研究、学生培养、人才引育与社会服务协同发展,持续擦亮“水网”党建品牌,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强化思想引领,构建思政育人新格局
学院高标准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规范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组织全体党员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不断筑牢思想根基。
学院每年定期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创新构建“立德铸魂担使命,‘水网’引领育英才”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推动“立德铸魂、实践强能、创新提质”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理念落地落实。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构建校内与校外两类实践基地,打造研学、楷模、启智三类课堂,形成“一主线两平台三课堂”德育实践育人模式。
创新工作机制,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学院出台领导班子成员“四联系”工作方案,通过定期走访、专题座谈、个别谈心等方式,构建覆盖“专业-班级-人才-学生”的全方位联系网络,推动领导力量下沉一线。
创新实施“书记院长带班制”,以团结与动力为双引擎,由书记牵头的发展专班负责把方向、聚合力、强保障,由院长领衔的科研专班负责攻前沿、促转化、育成果。学院还出台《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制订《学院教学科研岗教师年度考核办法》《学院科研团队培育与建设方案》等制度,推动党建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聚焦发展赋能,推动学院事业提质增效
学院深化产教融合,依托智慧水利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与中国安能集团第二工程局、江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合作开设“企业定制班”,实行“四年一贯制”订单式培养,形成“方案共制、师资共培、课程共建、平台共享、人才共育”的“五共”水利类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院注重内外监督,规范权力运行,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充分发挥纪检委员监督职能,完善二级“双代会”制度,切实保障教职工权益。同时,提升群团工作质效,投入25万元建设高标准教工之家,加强党建带团建,凝聚发展合力。
党建工作结硕果,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党建引领坚强有力。学院连续两年获评学校年度综合考核第一等次第一名,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获“好”等次第一名;“水网”党建品牌入选学校“问渠”党建创新案例;水利水电工程教研室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师德师风建设项目获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示范培育和建设项目。
思政育人特色鲜明。本科生就业去向落实率、硕士研究生录取率连续多年位居全校前列;学生在2025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荣获金奖1项、银奖1项,实现学校在该项赛事的历史性突破。水利实践育人模式获评中国水利教育协会德育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
内涵发展显著跃升。学院获批智慧水利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省级研究生工作站;水利工程学科获批江西省博士学位立项建设授权点,新增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任教师博士比例提升至81.8%。募集校友及社会捐赠助学金额近100万元。学院工会先后获评“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小家”“全国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
江西水利电力大学水利工程学院党委通过“一二三四”党建工作体系的深入实践,有效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中心工作的全方位、深层次融合,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可推广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