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赣鄱书院文化传承,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
#暑期“三下乡”# #赣鄱大地书写青春# #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近日,井冈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云游赣鄱探文脉・数启书院焕新章”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圆满完成对江西四大书院的数字化采集与文化传承实践。该活动以数字技术为纽带,深度融合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科技,为传统书院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高校实践样本。
一、构建数字档案:筑牢书院文化遗产保护根基
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实践团队基于文物数字化保护理念,运用3D建模、全景摄像等技术,对四大书院的建筑结构、碑刻楹联等文化载体开展系统性数据采集。通过高精度建模,团队不仅完整记录了书院建筑的历史风貌与艺术细节,更建立起包含空间信息、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的数字档案库。这些数字化成果可为书院后续修缮方案提供可视化数据参考,为江西传统书院数字化保护积累基础资料,助力完善地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体系。
二、创新文旅体验:开拓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新路径
从文旅产业创新角度出发,实践团队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的新模式。其开发的“AR书院导览”功能,通过构建历史人物与典籍的智能关联图谱,将静态书院场景转化为动态文化体验空间。未来,这些数字化成果将转化为云端游览项目,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文化旅游体验,推动赣鄱书院文化“走出去”,助力江西文旅产业数字化升级。
三、革新教育模式:打造文化传承与专业教学融合范式
在教育创新层面,此次实践活动成效显著。实践团将实践过程中的数字技术应用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打造“行走的课堂”新型教学模式。通过3D建模、数字采集等实践环节,学生既提升了专业技能,又在文化传承中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后续,团队计划将书院数字资源融入专业课程体系,面向中小学生开设VR书院研学课程,构建起从高校到基础教育阶段的文化传承教育链条。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井冈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在产学研结合领域的成功探索,更是高校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生动实践。随着实践成果的逐步落地,江西四大书院的文化价值将得到更广泛传播,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