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君|于苦难中放歌(现代长诗),虽身处困厄,而始终心系苍生

于苦难中放歌
—— 唐代“诗圣”杜甫的漂泊人生
闻君
1
七岁稚童,张口便咏凤凰
清脆童音,似林间雀语清扬
盛唐月光温柔倾泻
枣树之下,将诗梦悄然滋养
笔锋轻点墨池中央
如蜻蜓点水,漾开涟漪细浪
惊动泰山巅云霞轻晃
为这初萌诗韵,舞起漫天云裳
二十青衫少年意气飞扬
马蹄轻快,踏响青春乐章
悠悠走过三百石桥
每一步,都朝着诗与远方
“会当凌绝顶” 的壮志满腔
在齐鲁峰峦间肆意生长
让那青葱梦想
于天地间,自在展翅翱翔
2
困守长安,秋意如霜
残杯冷炙,巷角独品心伤
十年漫长光阴
似无情风,吹熄希望焰光
三大礼赋曾绽绚丽辉光
却难敌现实,如泡影般虚妄
朱门外冻骨,刺痛人肝肠
悲惨景象,似利箭扎进心房
曲江宴罢,笙歌渐散场
唯余暮色,漫溢无尽凄怆
俯身细听,民间悲叹悠长
声声如重锤,撞击着胸膛
进奉珍珠,串成无奈诗行
难缝合山河破碎的模样
只能任那残破家国的影像
在心底,刻下深深痕伤
3
潼关烽火,燃尽人间绝望
如恶魔咆哮,肆意张狂
灼痛双眼的《兵车行》里
尘土飞扬,噩梦在眼前晃
牵衣顿足的母亲,满脸凄惶
悲泣似子规啼血,断人肝肠
她们的身影在风中摇晃
仿佛是命运随意拨弄的烛光
咸阳桥头,定格悲凉雕像
凝固乱世的绝望与沧桑
那无言的悲恸
如寒夜冰霜,冻伤心房
鄜州明月,照见闺人孤凉
清辉漫洒,映出寂寥容光
思念如麻,织成诗笺细长
在月色下,倾诉无尽念想
4
北归路上,脚印陷进荒凉
每一步,都踏在乱世的疮痍之上
家书在怀,焐热漂泊心房
熟悉字迹,似簇温暖火光
稚子牵衣,惊见白发如霜
眼中疑惑,如利箭刺向胸膛
岁月痕迹,镜中尽显憔悴模样
心中感慨,如潮水翻涌激荡
邻人携酒,踏破柴门寂静
热情笑容,驱散几分寒凉
墙头兵马过,暂得片刻安详
这一刻,时光似也停止了流浪
弯腰拾穗,重拾生活希望
金黄颗粒,如东方初露曙光
在这短暂宁静里
触摸生活,递来的丝丝暖亮
5
浣花溪水,洗去征尘迷茫
潺潺流水,似双温柔手掌
竹影摇曳,诗的春天绽放
如梦幻画卷,在眼前铺张
黄四娘家,繁花挤满蹊巷
五彩斑斓,似天边绮丽霞光
微风轻拂,花瓣轻颤摇晃
宛如仙子,在风中曼舞清唱
秋风骤至,卷走茅屋安详
三重茅草飞,在空中肆意飘荡
呼啸风声,似恶魔的哄笑
将心中安宁,瞬间撕成碎片飘扬
广厦万间的渴望,心中滚烫
如炽焰燃烧,在胸膛发亮
纵使身处风雨飘摇困境
也灭不掉,这梦想的亮光
6
白帝城高,矗立时光之上
似历史巨人,俯瞰人间兴亡
玉露凋伤枫林,红遍山岗
如烈火燃烧,将万里山川点亮
家国思念,藏进片片红叶
每片叶上,都写满漂泊离殇
登高石阶,九级刻满沧桑
层层台阶,似岁月展开的书章
风霜染双鬓,忧愤积满胸膛
如沉重枷锁,将灵魂紧紧捆绑
但诗中火焰,永远不会熄灭
如永恒星辰,在夜空闪耀光芒
心中悲愤,化作激昂诗行
在历史长河里,掀起滔天巨浪
让后人倾听,这时代的绝响
感受跨越时空的深沉力量
7
洞庭湖水,涌动满心怅惘
波涛翻滚,似心中无尽迷茫
波光里盼归期,身陷彷徨
如孤舟在茫茫沧海间飘荡
衡阳雁去,诗卷舟中温烫
一行行字迹,似炽热目光明亮
白发渔翁,寒江独钓梦想
在冰冷世间,坚守心底希望
湘夫人庙前,烛火摇曳晃
昏黄光影,映出岁月旧模样
挺直背影,倒映江面之上
如坚毅的灯塔,在黑暗中闪亮
半生漂泊,历经无数坎坷
但心中诗意,从未被尘土埋葬
在这浩渺天地间
以诗为剑,斩断命运的罗网
8
灯火渐隐,夜色漫过四方
黑暗如幕,将尘世悄然盖上
你的诗章,却绽放光芒
似璀璨星辰,把沉沉夜空点亮
《三吏三别》,写尽世间炎凉
百姓苦难,在诗行间静静流淌
真实描绘如锋利刀枪
刺痛时代,那麻木的心脏
《秋兴八首》,韵里藏尽兴亡
如一部史诗,诉说岁月过往
沉郁顿挫,扛起道义重量
以文字为戟,捍卫正义的光
在历史长河中,你独树一帜
用诗歌书写,生命不朽华章
让后人敬仰,这伟大诗行
感受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9
今夜街头,霓虹闪烁明亮
现代繁华,似梦幻般的海洋
仿佛听见,你吟诗声激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喜悦在传扬
诗的字符,跳出陈旧纸张
在时代新途,自在展翅翱翔
如无畏飞鸟,向着天际高航
朝着未来,追寻崭新方向
茅屋已改,高楼入云守望
时代变迁,令人心生万千感慨
广厦梦想,在诗中代代传扬
如不灭火种,在岁月里发光
千年诗韵,在时光中流芳
你的诗歌,如陈年美酒醇香
在文化殿堂,永远闪耀明亮
让后人沉醉,这诗意的海洋
10
杜子美啊,你诗韵绵长
似悠悠长河,奔腾不息流淌
民间疾苦,尽藏你笔下
一字一句,是泪与血的凝霜
锤炼语言,点亮希望之光
如精雕美玉,散发温润亮芒
当黎明照亮校园操场
孩子们晨读,与你隔空徜徉
清脆童声,似春日莺啼脆响
在诗的世界里,自在欢唱
诗行如羽,压稳历史秤梁
让厚重过往,有了平衡的力量
你的精神,如璀璨星光
在文化天空,永远闪耀明亮
激励后人,在诗的路上
追寻无尽诗意与远方
2025年8月25日于瑞昌


【读《杜甫诗传》札记】
素知杜甫诗圣之名,平日读杜诗亦不为少。迩来两月,潜心研读《杜甫诗集》与《杜甫诗传》,方知往日所知不过皮相。
此间朝诵暮读,最动心魄处,在《北征》之血泪、《咏怀》之肝胆,"三吏""三别"字字皆从肺腑出。每至"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处,未尝不掩卷太息。
考杜公生平,乃知其唐时诗名不显。虽献三大礼赋于玄宗,亦不过得待制集贤院之微职。至北宋时,王安石辑《四家诗》以杜为首,黄山谷更奉为江西诗派不祧之祖,其声名始著。想其羁旅蜀中,自编《小集》时,岂料身后千载之荣光?
最令我感佩者,杜公虽身处困厄,饥寒交迫,而始终心系苍生。"安得广厦千万间"之叹,非为一己之私,实怀天下寒士。此等胸怀,千载之下犹令人动容。
今试作长诗《于苦难中放歌》,述其生平际遇与诗魂精神。自少年咏凤、长安困守、乱离漂泊,至草堂秋兴、夔州登高、湘江晚景,皆本诗传所述。尤以"广厦万间"之思贯穿全篇,以彰其赤子之心。
惟愿以此留痕,记此番与诗圣神交之缘。
闻君,时乙已年孟秋于瑞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