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西四大书院之行:当电子信息遇见千年文脉
#暑期“三下乡”# #赣鄱大地书写青春# #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井冈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圆满收官
江西四大书院之行:当电子信息遇见千年文脉

从鹅湖书院的哲思激荡,到白鹿洞书院的学规传承;从白鹭洲书院的江心孤岛,到豫章书院的洪都记忆。这个夏天,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以“科技+人文”的双重视角,深度探访江西四大书院,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现在,让我们一同回顾这段充满智慧与创新的旅程!
01
白鹭洲书院
江心孤岛上的文化灯塔

吉安白鹭洲书院,这座屹立于赣江中洲700余年的学府,曾培养出文天祥等民族英雄。实践团成员们利用VR技术复原书院讲学场景,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设计“数字书院”互动模型,打造书院文化沉浸式体验。


02
鹅湖书院
一场穿越千年的思想碰撞

在铅山鹅湖书院,实践团重演了南宋“鹅湖之会”的经典辩论场景。同学们以“AI时代是否需要人文指引”为主题展开思辨,深刻体会到朱陆之争背后兼容并蓄的学术精神正是当代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石。实践团用全景摄影和3D建模,将书院搬进数字世界。未来轻点屏幕,就能拆解“灯盏粿”里的哲学配方,查看“敬惜字炉”的焚烧日志,甚至在VR里重走状元桥的“幸运程序”,让书院古韵在指尖“复活”。

03
白鹿洞书院
天下书院之首的现代回响

作为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九江白鹿洞书院“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规让成员们深有感触。团队采集书院里各种楹联,利用AI 技术进行解析,将楹联生成现代译文与哲学注解,并制作成互动电子屏。一联一乾坤,每一副楹联的背后都蕴含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和古老智慧。


04
豫章书院
洪都故地的文教基因

在南昌豫章书院遗址处,实践团队积极探索创新。借助先进的AR技术,曾经的书院旧貌仿若重现在眼前,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栩栩如生。同时,团队运用3D建模技术,对书院遗址进行了精准复原,让历史遗迹以数字化的形式得以长久保存。为人们深入了解书院文化、探寻历史脉络提供了便捷且高效的途径,在科技与文化的交融中,豫章书院的文化魅力得到了新的彰显。
05
实践成果
科技与人文的双向赋能
1.数字传承:
构建四大书院全景导览系统,内含VR场景、AR交互及AI语音解说。
2.深度研究:
完成调研报告一《数字赋能与文化传承:江西书院在云游时代的育人功能创新》
完成调研报告二《数字赣鄱赋能下江西四大书院文化传承调研报告》
3. 视频传播:
制作四大书院数字成果视频,展示VR复原、AI辩论等核心技术应用。
06
未来计划
文脉的云端延续
团队计划将与中小学课堂结合,开发“书院文化数字课程包”,通过虚拟场景、互动游戏等形式,让传统文化跨越时空界限,以生动鲜活的数字形态走进学生心中,培养兼具文化底蕴与数字素养的新一代传承者,让千年文脉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从白鹭洲的琅琅书声,到鹅湖之畔的思想激荡;从白鹿洞的学规碑刻,到豫章书院的历史烟云。这次实践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认识到:科技是骨骼,人文是血脉。作为新时代电子信息人,我们既要手握代码与芯片,更要心怀家国与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