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君|百无一用是书生(文言杂文),纵使薄幸名,亦当自作声

百无一用是书生
□闻君
书生者,案牍间之蠹虫也。青衫磊落,腹笥五车,然观其行藏,常若悬丝之蚁,负重而莫能自举。余尝见同窗十人,八九埋首于故纸堆中,或蹙眉诵“关关雎鸠”,或顿足叹“冯唐易老”,而市井贩夫、闾阎屠沽,皆笑其痴愚,曰:“百无一用,此辈耳!”
昔黄仲则少年失怙,孤影寒窗,诗名动江南而科场蹭蹬,遂作《杂感》自嘲:“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其辞悲怆,然细味之,何尝非书生之自况?今之世,书生之困,尤甚往昔。
其一曰“迂”。 书生多执于章句,泥古不化。尝闻某生赴试,主考问:“若为县令,当何为?”对曰:“兴学堂,修水利,轻徭薄赋。”主考拊掌笑曰:“此腐儒之见!今之县令,当攀权贵、纳捐税、媚上司,方得久任。”书生嗒然若丧,归而叹曰:“世风日下,吾道穷矣!”呜呼!此非书生之迂,实世道之变也。
其二曰“拙”。 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心无营营之术。昔有寒士,冬夜拥衾读《孟子》,忽闻户外呼号,启户视之,乃丐者僵卧阶前。士解衣裹之,自披单袍,诵“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以自励。翌日冻馁而归,友讥之曰:“仁者见孺子入井,汝见乞丐卧阶,何不赠以铜钱?”士赧然曰:“囊中羞涩,唯有诗稿耳!”
其三曰“傲”。 书生多负气,耻言功利。某翰林晚年困顿,鬻字为生,人劝其趋附权门,笑曰:“吾宁饿死,不作折腰事!”然归家见稚子啼饥,终夜辗转,晨起伏案书“安贫乐道”四字,墨迹淋漓,竟以充饥。
然则书生果真无用乎?非也。昔范文正公少时划粥断齑,志在天下;顾亭林负笈游历,著书立说,终成一代宗师。书生之用,不在庙堂之高,而在江湖之远:或传道授业,启后学之蒙;或著书立言,存天地之心。纵使“泥絮沾来薄幸名”,亦当如黄仲则所言:“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嗟乎!今之书生,或困于房贷车贷,或惑于网红直播,然每值夜深人静,展卷读《论语》至“君子固穷”,读《离骚》至“路漫漫其修远兮”,犹能血脉偾张,击节长叹。此非“无用”之证,实为“有用”之根也。余尝戏作打油诗自嘲:
青衿白发两相催,典尽春衫典旧帷。
若使书生真有用,何须朱门买醉回?
乙巳年孟秋夜于瑞昌
注:
1、腹笥(sì ):原指盛书简的方形竹器,后引申为腹中学问。
2、闾阎(lǘ yán)屠沽:闾阎原指里巷门,后泛指平民百姓。屠沽指屠夫与卖酒者,代指市井职业。合称指市井阶层。
3、黄仲则:黄景仁(1749-1783) ,字汉镛,号鹿菲子,江苏武进人。清代诗人,“毗陵七子”之一,诗风沉郁悲凉,著有《两当轩集》。 诗以沉郁悲凉著称,《杂感》中“百无一用是书生”为其代表作。
4、嗒(tà)然若丧:形容神情颓丧若失。
5、范文正公:范仲淹(989-1052) ,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
6、划粥断齑:范仲淹少时家贫,每日煮一锅粥待其凝固后划为四块,佐以咸菜分两餐食,喻刻苦求学。
7、顾亭林:顾炎武(1613-1682) ,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著有《日知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