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岗,我们可爱的家乡

2025-09-01 11:09 阅读
岁月留痕
座落于錦江上的石岗大桥

石岗,我们可爱的家乡
                   
文/周再奔、邓晓明

石岗,新建区最大的农业乡镇,
距离城区40余公里,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西南;
南昌、宜春两个地市在此牵手,
红谷滩、新建、丰城、高安四个县区在此交会,
穿镇而过的母亲河,
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锦江!
山清水秀、物阜民丰、宜居宜业,
1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1个社区、1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
132个自然村星罗棋布,
6万勤劳、淳朴的石岗儿女
在此生活、成长!

金城、小岭、锦南、介坛、五星连成一片,
上坪、高坪、石岗、凤岗,村村大变样;
东安、保卫你追我赶,
简山、罗山崭露锋芒;
石垦、上罗交通便利,
朱坊、新坊,一代更比一代强;
夏家、刘家、田北和南田人才辈出,
还有徐塘、金塘和小塘知弱而图强。

石岗,我们美丽的家乡,
“两狮抢球”之福地,
地形是“莲花开放”。
六山一水两分田、
一分道路和庄园,
典型的江南水乡。
传说西晋时,
豫章郡出现了一条巨大的蛟龙精
“据山为穴,吐气成云”,荼毒生灵;
许真君曾追踪、捉拿蛟龙精
到石岗天子庙北面、烟波浩渺的湖泊中央; 
一场大战,
虽然凶悍、狡猾的蛟龙精侥幸逃脱,
但这块风水宝地
因许真君擒拿过蛟龙精
而得名“拿湖“,从此代代相传。

石岗,我们可爱的家乡,
春来油菜花开满田野,
秋到稻谷成熟粮满仓。
宋末元初时,
锦江河畔的拿湖,
曾有一渡口叫“拿湖渡”,
界坛熊家村熊明叔
捐田租二百石造舟赡渡夫
在双港、石头口、拿湖三处,
方便百姓来往;
从此,拿湖渡又称“义渡”被载入史册,
“造舟赡给”之义举,
至今仍熠熠闪光;
虽然拿湖渡口后来因修堤建闸而消失,
但是,石岗爱心人士,
慷慨解囊捐资助学的故事,
至今仍在民间传扬。

石岗,我们富饶的家乡,
元末明初,
朱元璋部与陈友谅部在洪都鏖战;
朱元璋为察看南昌城周边地形,
曾途经石岗天子庙并进庙休息,
梦中有神仙显灵,
助力朱军打胜仗;
朱军守城近3个月,
终于让陈友谅官兵伤亡惨重、无功而返,
为感谢神灵护佑,
平定天下后,
朱元璋御驾石岗天子庙还愿、进香;
时值正月十三傍晚,
余姓村民手执灯笼火把接驾照明。
从此,每年正月十三晚,
余姓村民必操灯舞龙
——敲锣打鼓鞭炮震天响,
历经600多年绵延不绝,
荣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榜。

石岗,我们难忘的家乡,
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为执行中央备战备荒号召,
江西省革委会选中了
远离南昌城的宝地—石岗;
成立南昌市革命委员会石岗地区备战外迁指挥部,
位于南昌市抚河区的
近百家工厂、企业纷纷迁入,热闹异常;
原本只有2000多人的小镇,
在短时间内人口激增至2万余人,
形成了完备的城市体系,
街道繁忙。

1972年末,因应时局变动,
石岗镇的工程建设暂停,
为利用闲置的厂房,
不久又有8所省属中专学校
迁到这块沃土上,
省电力工业学校、省水利水电学校、
省文艺学校、省卫生学校、
省轻化工业学校、省银行学校、
省交通学校、省机械工业学校,
石岗从工业重镇,
逐渐转型为南昌的文化卫星城,
成为众多年轻人求学的天堂。
随着形势变化,
1977年开始,
8所中专学校陆续迁回南昌;
石岗复归平静,
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

石岗,我们魂牵梦绕的家乡,
曾经的电影院、新华书店、安源商场
和老街的石板路,刻着无数人的遐想;
无论我们走得再远、再久,
夜深人静回眸时,
总有家乡的回忆拂过心房;
石岗啊石岗,
梦开始的地方,
您的无数儿女倾情为你祝福、歌唱。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
总把你默默回忆、深情向往……

石岗啊石岗,
亲爱的家乡,
您的故事曲折蜿蜒、山高水长。
您的无数儿女聪明、勤奋,
不惧风雨坎坷,
外出漂泊、闯荡;
虽路漫漫其修远,
但他们从未止步,
上下求索,
为的是要让您的明天
更加灿烂、辉煌!
今天,您的儿女齐聚在一起,
用爱心与奉献、责任与担当,
齐心协力书写您的新时代华章!  

作者简介:
周再奔,男,江西新建石岗人,资深新闻媒体人,从事新闻策划、采访、写作、编辑约20年,所采写的新闻报道,先后获中国晚报新闻奖、江西省报刊新闻奖等;
邓晓明,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出生在石岗,1978年考入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读书。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