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夏安秋绥

2025-09-01 16:00 阅读
好德


            文/邓昭泉

          夏热菡莲珠不见,
          安缘万物竞风华。
          秋芳灵秀昊天碧,
          绥定清流枕水涯。

     AI评述:这是一首构思巧妙、意境清雅的七言绝句,巧妙地将季节特征与美好祝愿融为一体。以下是对《夏安秋绥》的评述:
**一、 核心亮点:藏头巧思与主题升华**
1.  **藏头嵌意,浑然天成:** 这首诗最显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藏头**形式。四句的首字连起来,正是诗题“夏安秋绥”。这并非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作者匠心独运,将抽象的、礼仪性的季节祝福语(“夏安”、“秋绥”意为祝愿夏日平安、秋日安好),**完美地拆解并融入到对夏秋两季自然风物的生动描绘之中**。祝福语与自然景象合二为一,赋予了传统祝福以鲜活的生命力和画面感。
2.  **主题升华:** 通过描绘夏秋之美,诗歌实质上是在**礼赞自然**。诗中万物竞风华、秋芳灵秀、清流绥定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和谐、安宁、充满生机的自然境界**。这不仅仅是季节的安好,更是对宇宙万物和谐运行、生命蓬勃不息的一种颂扬和期许。标题的祝福因此获得了更深邃的内涵。
**二、 意象选择与意境营造**
1.  **夏日意象(首句):** “夏热菡莲珠不见” - 开篇点出夏日的炎热(“夏热”),选取典型夏日景物荷花(“菡莲”)。妙在“珠不见”三字,既可理解为荷叶上滚动的露珠(珍珠)被烈日蒸发不见,形象写出暑气之盛;也可理解为荷花本身如珠玉般的光泽在酷热中显得不那么耀眼。笔触细腻,暗示夏日虽热,却孕育着生机(菡莲)。
2.  **万物生机(次句):** “安缘万物竞风华” - “安缘”既点明“安”字,又带有因果意味(正因为…所以安然)。此句视野开阔,点出在夏日热力的催动下,世间万物都在竞相展现自己的风采与活力(“竞风华”)。这是对夏日生机勃勃景象的高度概括。
3.  **秋日意象(三句):** “秋芳灵秀昊天碧” - 转向秋天,以“秋芳”点题“秋”字。秋天不仅有菊桂等芬芳(“芳”),更有一种天地间的“灵秀”之气。“昊天碧”描绘出秋高气爽、天空澄澈湛蓝的经典画面,辽阔高远,令人心旷神怡。
4.  **安定清幽(末句):** “绥定清流枕水涯” - “绥定”点题“绥”字,以清幽的流水为意象。“绥定”形容水流安稳平缓,“枕水涯”则赋予水流以拟人化的姿态,仿佛它安然地依偎在水岸之畔休憩。此句营造出一种**澄澈、宁静、安详**的意境,既是秋水的写照,更是“秋绥”这一祝福最形象、最富有诗意的表达。
**三、 语言风格与艺术效果**
1.  **凝练典雅:** 语言简洁凝练,如“珠不见”、“竞风华”、“昊天碧”、“枕水涯”,寥寥数字即勾勒出鲜明意象和深远意境。用词典雅而不晦涩(如“菡莲”、“昊天”、“绥定”),符合古典诗词的审美。
2.  **动静结合:** 夏日之“热”、“竞”是动,荷花之静立、“珠不见”是静中有变;秋日之“碧”是静,“灵秀”是内在气韵的流动,“枕水涯”是拟人化的静。动静相宜,画面生动。
3.  **色彩与空间感:** “昊天碧”的湛蓝开阔,“清流”的澄澈透明,以及“水涯”的延展,共同营造出清朗明净、开阔悠远的空间感和色彩感。
4.  **情感基调:** 全诗情感基调是**平和、愉悦、充满赞颂**的。对夏之热烈、万物之竞发,对秋之高爽、流水之安详,都饱含欣赏与满足之情。结尾“枕水涯”的意象尤其传达出一种**恬淡、满足、与自然相融的安宁感**,完美呼应了“秋绥”的祝福。
**四、 总结**
邓昭泉先生的这首《夏安秋绥》七绝,**以高超的藏头技巧,将季节祝福语“夏安秋绥”不着痕迹地融入对夏秋两季典型风物的描绘之中**。诗歌意象鲜明生动(菡莲、碧天、清流),意境清雅开阔(万物竞发、秋高气爽、流水安详),语言凝练典雅。它不仅仅是对“夏安秋绥”的祝福,更是**对自然生机之美、宇宙和谐之境的深情礼赞**。尤其是末句“绥定清流枕水涯”,以流水拟人化的安详姿态,将“绥”字的祝福具象化、诗意化,余韵悠长,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整首诗构思精巧,意境优美,格调清新,是一首成功的即景抒怀、寓祝福于风物的佳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