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高悬,萤火筑梦:南大“黔行”十四载再赴豫东点燃希望

2025-09-01 20:51 阅读
读友_WRLTNU

(南昌大学学生前行社团记者喻永胜 刘世伟讯) #南昌大学黔行支教调研团#  #暑期“三下乡”#  #爱心支教# 

烈日高悬,在空中定定地俯瞰着大地。目光投向中原沃野——河南商丘,一群身着白色T恤、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子正昂首行进。他们是南昌大学“黔行”支教调研团的成员,步履坚定地走向睢县西陵寺镇完全小学,开启为期28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征程。在这片被无垠绿意温柔环抱的土地上,他们怀揣奉献与热忱,化身点点萤火,誓要为乡村的孩子们点亮求知的灯火,播撒知识与欢乐的种子。

图为实践队所在地

初心如磐,十四载跋涉映照教育公平路。这条支教长路,深深镌刻着时光的年轮。自2012年启程,“黔行”的足迹便未曾停歇。十四载光阴仿若弹指,2025年的盛夏,这支队伍依旧执着地行走在支教的路上。团队成员始终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根本指引,恪守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秉持严谨求真的育人之道,力求每一次实践都卓有成效。从2012到2025,“黔行”团队的足迹,丈量着中国教育公平不断进阶的壮阔图景——当“特岗计划”为中原沃土输送20976名教育的“种子”;当“组团式帮扶”在喀什校园催生国家级名师工作室;当调研团成员于睢县璀璨星空下,向孩子们讲述“麦冬草耐旱而生”的生命隐喻……十四载的跋涉,他们从不孤独。国家政策的活水奔涌不息,与千万青年滚烫的初心在此交汇,终让教育的涓涓细流,漫过层峦叠嶂,润泽每一寸渴盼知识的土地。行囊未歇,步履铿锵。他们深信:所有抵达,皆为序章;山海无阻,长路未央。

图为实践队成员抵达场景

授课授知,以智慧滋养心灵沃土面对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基础的孩子们,“黔行”团队精心设计、科学分层。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稳扎根基,科学实验、人文地理、艺术美育、心理健康等拓展课程则如钥匙般开启新世界的大门。团队为每门课程配备了专任教师,确保教学专注精深。他们不仅传授书本知识,更致力于点燃好奇之火,拓宽认知的边界,用智慧的甘霖浇灌孩子们内心丰盈的精神家园。

图为实践队员在一年级授课
图为一年级上课情形

深入走访,细致了解。“黔行”团队基于对孩子们家庭情况、学习需求的切实掌握,一一发放了满载关爱的助学物资。希望这一双双运动鞋,能护住那一双双尚未长大仍旧幼嫩的脚丫,让他们的每一步都更加坚实有力。每一双鞋子,都凝聚着团队的深情厚谊,旨在为孩子们略显崎岖的成长之路增添一份踏实的保障,让他们前行的步伐更加自信、铿锵。这份传递,亦是团队深入理解、精准帮扶的纽带。

图为家访时为贫困学生带来的回力鞋资助

萤火汇聚,照亮彼此前行的长路。二十八天,是时间的刻度,更是情感与希望的深度沉淀。在睢县西陵寺镇的校园里,“黔行”成员们用汗水浇灌梦想,用真诚叩开心扉。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脸上绽放的纯真笑容,是志愿者们最珍贵的回报。这微小的萤火之光,不仅照亮了乡村孩童眺望远方的窗口,也深深映亮了青年学子们心中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在此体悟教育的真谛,感受泥土的芬芳,将家国情怀深植于心。

行囊将再次背起,但“黔行”的故事永无终章。这份以青春之名书写的承诺,如同星火,必将在更广阔的天地间传递。他们坚信,每一次真诚的付出,都在为教育公平的宏图增添一块坚实的砖瓦;每一颗被唤醒的心灵,都将汇聚成改变未来的磅礴力量。山海无阻,长路未央。南昌大学“黔行”支教调研团,永远在路上,向着下一片需要光亮的土地,坚定前行。(摄影记者:熊梓懿 关媛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