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铃股份冲压厂:工匠工作室深耕培训,为技能竞赛储备青年人才
作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冲压厂焊接技术创新与人才培育的核心力量,杨杰示范性工匠创新工作室始终以“选拔青年骨干、蓄力技能竞赛”为目标。近期,工作室通过一场为期两个多月的专项焊接技能培训,不仅帮助青年员工快速提升技术水平,更为企业后续参与各类技能竞赛筑牢了人才根基,充分彰显了示范型工匠工作室的引领带动作用。
为精准选拔有潜力的青年人才,工作室从冲压厂4个车间中,精心筛选出邓升、杨圣超、余超、黄聪4名对焊接技术充满热情且具备吃苦耐劳精神的员工,量身定制了“理论+实操”双轨培训方案。培训自6月下旬启动至8月下旬收官,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工作室依托先进的焊接设备与完善的教学设施,为学员打造了专业高效的学习环境,从硬件保障上确保培训质量与效果。

培训全过程,工作室领衔人杨杰亲自挂帅,与组织成员刘辉(小)深度参与教学全环节。理论层面,细致拆解焊接物理原理、冶金反应机制及焊接材料选择逻辑,结合不同焊接工艺的特性讲解参数设定依据,为学员筑牢理论根基;实操层面,围绕竞赛高频考点与生产实用技能,系统开展多类核心科目的训练:
• 手工电弧焊专项:重点培训平焊、立焊、横焊、仰焊四个关键位置的操作,从焊枪角度把控、运条速度调整,到熔池温度控制与焊缝成型优化,逐一进行手把手示范;
•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专项:聚焦水平固定管焊、45度固定管焊两大核心项目,详细讲解管材坡口加工标准、焊丝伸出长度调控、气体流量匹配等关键要点,通过大量实操让学员掌握不同管径、不同角度下的焊接技巧。


杨杰始终坚守训练现场,针对学员操作中的共性问题集中讲解,对个性偏差一对一纠正;刘辉(小)则全程跟进练习进度,协助记录训练数据、整理技术难点,两人协同发力,确保学员“懂原理、熟操作、能应变”。

经过两个多月的系统培养,4名学员的焊接技能实现了质的提升:不仅能熟练掌握手工电弧焊多位置操作、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固定管焊工艺,更能在模拟生产场景中精准应对复杂焊接需求,理论素养与实操能力均达到竞赛储备人才标准,为企业后续冲刺各类技能赛事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培训既是杨杰示范性工匠创新工作室“以训育才、以赛促技”的生动实践,更体现了江铃股份冲压厂对青年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未来,工作室将继续发挥技术引领与人才孵化作用,持续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为江铃汽车输送更多高素质焊接技术人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技术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