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鱼头进京记:一钵鲜辣,从惶恐滩游到首钢园
“万安鱼头到了!” 9月的北京,秋意渐浓。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8号馆前,一声吆喝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仿佛热油里溅入一滴冷水,整条“江西小炒街”瞬间沸腾。
跨越1700公里,历经48小时的万安鳙鱼头,终于被送进展位。冰袋一拆,白霜簌簌落下,鱼头却依然保持着赣江凌晨四点出水时的“弹嫩”。刘文正师傅是“万安鱼头旗舰店”的厨师长,也是这次万安鱼头进京的“掌勺人”。他摩拳擦掌,准备用这道传承百年的美味征服京城食客的味蕾。
一口汤,有滋味
上午10点,展位支起两口铸铁锅。刘师傅先下猪油,再撒本地茶油,姜蒜爆香,“滋啦”一声,空气中瞬间炸出赣江的风味。万安鱼头讲究“三不放”——不放鸡精、不放味精、不放料酒,全靠一个万安鳙鱼头、一把万安辣椒、一勺万安啤酒。

鱼头下锅,先大火猛冲5分钟,待汤色转奶白,再转为中火煮10分钟。估摸着万安鱼头已经炖熟,鲜香四溢,然后出锅。刘师傅趁热拿勺盛上一碗万安鱼头汤,递给了一位正在直播的美食博主小姐姐。她先抿一小口,镜头还对着脸,人却愣住了:“鲜得发甜,辣得温柔,既保留了鳙鱼头的本味,又添了几分地域特色,难怪能从家家户户的团圆饭,变成逢年过节的‘硬菜’!”

一条鱼,有来头
这道鱼头的故事,比味道更有嚼头。展台的背景板上,印着文天祥“惶恐滩头说惶恐”的诗句。刘师傅指着图片告诉围观的食客:“咱们万安鱼头的‘根’,就在这惶恐滩旁的万安湖。以前这里是险滩,现在成了碧波荡漾的水库,水质清冽,养出的鳙鱼头特别肥嫩。”
相比而言,万安鳙鱼头蛋白质、谷氨酸含量比其他产区平均高18%。“吃一口,大脑自发释放‘多巴胺’,正所谓:‘好水养好鱼,好鱼出佳肴’。”万安鱼头作为“江西十大赣菜”之一,许多游客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就是为了品尝这道“万安鱼头”。万安鱼头取材于万安湖的生态鱼,加之万安本地独特的烹饪手法,使得“万安鱼头”的美味广受好评。口口相传间,“万安鱼头”慢慢走出江西,还多次登上了央视节目,成了名副其实的“美食名片”。
一群人,有执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万安县成立了两山集团有限公司,依托本地的资源禀赋,推出“万安鱼头”商业化运营新模式,按照门头标识统一、品牌宣传统一、装修风格统一、制作标准统一、菜品餐具统一等“五统一”要求建设了16家“万安鱼头旗舰店”,这背后承载的是全县32万群众的期盼。刘文正师傅46岁,土生土长的万安枧头镇人。1999年开始做“万安鱼头”,至今已有26个年头。他说:“万安鱼头不仅是万安群众舌尖上的美味,更是当地群众对赣江一泓清水的感恩。”

这趟进京,他们带了200斤鲜鱼头、50袋锁鲜装,扫码可溯源到万安两山集团哪个库汊、哪天出水。每一口鱼头汤,都是对赣江生态的致敬。
一场会,有回响
从赣江岸边的灶台到京交会的展台,万安鱼头带着文化的温度、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让更多人记住了这份来自江西的美味。
回程前,刘师傅独自跑到首钢大桥上,拍了一张俯瞰图:高炉、秀池、新展馆,全收进镜头。他说,要把照片挂在万安鱼头旗舰店最显眼的位置,让来吃鱼的客人看看——“万安鱼头,从惶恐滩游到首钢园,游了700年;从首钢园游到你舌尖,只需7分钟。”
未来,这道藏着山水故事的万安鱼头,会走进更多城市的餐桌,让“万安味道”被更多人熟知与喜爱。
(肖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