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巷尾热粉店

2025-09-18 11:53 阅读
杨瑞春

             一盏、二盏,天将破晓,城中街头巷尾,一家、二家粉店的灯接连亮起,一口口汤锅升腾起的热气弥散开来,勾连出一串嗦粉的脚步声。我也是个老粉客,小区旁一家90后小夫妻的店,是我雷打不动的早餐“食堂”。

    “来碗三鲜煮粉!”——汤头是凌晨熬好的骨汤,浮着细碎的葱花,粉滑溜溜吸进嘴里,鲜气能从舌尖窜到胃里,每次来,都要先捧着碗喝两口热汤才踏实。

    小店就两间房,前店摆着四张长条桌,刚够两三家人错开身子坐下;后厨的窗口总飘着白气,偶尔能看见小伙子颠勺的身影。卖的都是家常味:三鲜煮粉里卧着嫩蛋,肉酱拌粉浇的是现炒的肉糜,配一笼冒热气的蒸饺,再啜一口现磨的浓豆浆,寻常日子的满足感,全在这一碗一碟里。

    一到周末,店里挤得转不开身,小夫妻便在门口人行道上支起折叠桌。来晚的食客,从店中抄起一大一小塑料凳,坐在道上树荫底下,同样吃得自在。袅袅白汽裹着粉香飘在街面上,邻桌的人聊着家长里短,孩子捧着小碗呼噜噜吃粉,长辈们笑着递纸巾,那股子热热闹闹的烟火气,比初升的太阳还暖。

   小两口看着年轻,做事却透着股踏实劲:丈夫高高胖胖,舀汤、煮粉从不含糊,一碗粉的分量永远给得足;妻子娇小伶俐,嗓子脆生生的,“姐,还是老样子要三鲜粉?”“叔,豆浆要加糖不?”几句话就把客人招呼得熨帖。后厨里,长辈们也没闲着,揉面、包蒸饺、擦桌子,一家人分工明确,忙得脚不沾地,却总挂着笑,连空气里都飘着股默契的暖意。

   就这么吃了两三年,某天路过时,却发现老店的招牌换了。打听才知,小两口在城东美食城盘了个大铺面,加盟了一家料理店。说不清是念旧还是好奇,特意绕路去了新店:异域风格的装修,清淡的刺身、寿喜锅,味道不算差,可具体吃了什么,转头就忘了。只有老店那碗热汤粉的鲜,还牢牢刻在味觉里——那是烟火气煨出来的、带着一方水土的亲切味道。

    几十年过去,这座城越扩越大,窄巷变成了宽街,矮楼换成了高楼,可撑起城市“活气”的,不仅是那些气派的商场,还有这散落在街头巷尾的小小店面:夫妻俩守着灶台,长辈们搭把手,用一碗碗热乎饭、一天天的勤恳,把日子过出暖意,也让这座不停生长的城,始终带着让人安心的温度。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