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九)“投桃报李”:耄耋老人的杰作

2025-09-23 07:22 阅读
宋一叶

若不是近来花功夫深学细研,我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出自《诗经》的名句,一个衍生的“投桃报李”成语,竟是三千年前一位九十五岁耄耋老人的杰作。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是西周时期卫武公(一说召穆公)所作的自我警戒诗。

有史记载,卫武公卫和(约公元前852年~公元前758年),姬姓卫氏,卫厘侯之子,卫共伯之弟,卫国第十一位国君。

卫武公在位五十五年,克己修德,政绩卓著,百姓安居乐业。九十五岁高龄时,为推行以民为本、以仁治国、以德理政,他写下《抑》诗,以“桃”和“李”两种果实的相互赠答,告诫自己和臣民要“正己修身、以德处事”。

诗中的“投”,为投掷、赠送;“报”,为回报、回赠。意思说,人与人之间,都要礼尚往来。别人送给我桃子,我用李子回赠他;对方给我多大好处,我也应该以相应的好处回报他,暗喻施恩与回报的关系,强调“施恩者应受回馈,受惠者当知感恩”的价值观,彰显了人与人之间礼尚往来、平等互惠的感恩之情。

随着时代变迁,“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衍生了“投桃报李”的成语,其本义从“政治箴言”的原始语境,已延伸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成为中国人普遍认同的全民价值观。

掩卷思索,不禁赞叹不已:一个三千多年前的古人,一个在位五十五年的君王,一个九十五岁的耄耋老人,能创作出“投桃报李”的成语,如此的睿智,如此的清醒,委实可歌可颂。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