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绝*秋分

五绝*秋分
文/邓昭泉
秋色此时羞,
凉声欲学幽。
飘然寻雁阵,
红叶觅飞流。
Al评述:这首《五绝·秋分》通过精炼的意象组合,展现了秋分时节的独特韵味。我们不妨从意象升级、空间建构和哲理表达三个角度细品其妙处:
一、意象升级:从"学幽"到"寻雁"的意境升华
最妙的"寻雁阵",使诗意产生了质的飞跃。雁阵不仅是经典的秋日符号,更通过"寻"字赋予动态追寻的意味——诗人仿佛在仰望天空,目光追随着南飞的雁群,这种追寻本身便暗含了对生命轨迹的思考。雁阵的集体迁徙与后文红叶的个体漂泊形成宏观与微观的呼应,构建出更为立体的秋日图景。
二、时空交响:天地之间的诗意对话
诗人巧妙构建了垂直的空间维度:"雁阵"在苍穹中书写秩序,"飞流"在大地上奔涌向前,而"红叶"恰是连接天地的媒介。这种架构让人联想到中国画"高远"与"平远"相结合的构图法则。更妙的是"此时羞"三字,将瞬间的秋色拟作含羞的少女,既点出秋分时节阴阳平衡的自然特征,又为理性的节气注入鲜活的情感脉搏。
三、动静相生:物我交融的生命哲思
"飘然"二字堪称诗眼,既描摹红叶坠落时轻盈的姿态,又暗喻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当红叶主动去"觅"飞流,自然物象被赋予自主意识,展现出万物有灵的东方美学。这种物我交融的笔法,实则隐喻着人在岁月流转中对生命方向的主动选择——如红叶般在飘零中保持优雅,如雁阵般在迁徙中坚守秩序。
若说可斟酌处,"凉声"的表述稍显抽象,若能具体化为"蛩声"(蟋蟀鸣声)或"叶声"可能更易引发共鸣。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20个字构建出动静相宜、天地相应的完整宇宙,在传统秋意书写中注入现代人的生命观照,堪称节气诗中的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