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新余学院:扮演传情、交流破界、宣讲入心

2025-08-05 15:40 阅读
网友615802

6月28日至7月5日,新余学院“汤显祖戏曲文化实践创新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开展为期8天的社会实践。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支青年队伍以“扮演传情、交流破界、宣讲入心”为关键词,让汤显祖戏曲文化在青春实践中“活”了起来。

青衫执扇:古戏楼前的“杜丽娘”与“柳梦梅”

在抚州市临川区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的“沉浸式牡丹亭体验”中,实践团成员将“纸上经典”化为街头风景。身着月白绣衫的龚越思轻移莲步,眼波流转间复刻杜丽娘“游园惊梦”的经典姿态;曾明伟扮作柳梦梅,手持折扇,与“杜丽娘”在古戏楼下低吟浅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熟悉的唱词飘过长街。

新余学院汤显祖戏曲文化实践创新团成员学习扮演戏曲角色杜丽娘和柳梦梅

除了经典角色演绎,成员们还融入民俗表演:茶灯在阳光下划出金斑,他们用生动的肢体语言,让“三角班”等传统戏种从展陈柜走向生活场景。

在文昌里“寻梦牡丹亭”实景演出基地,实践团成员主动担当起记录者的角色,将镜头对准后台,捕捉戏曲演员一笔一划勾勒脸谱的专注神情,记录下他们汗水浸透练功衫的坚守。成员们将话筒递给戏曲传承人,倾听他们讲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坚守故事;用摄像机记录“惊梦”“寻梦”等经典片段的现场演出,用4K影像定格“杜丽娘”眼波流转的瞬间。

戏曲传承人后台化妆

水袖翻飞:玉隆万寿宫的“无国界”对话

如果说街头扮演是文化的“在地表达”,那么抚州市临川区玉隆万寿宫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则是实践团搭建的“世界窗口”。活动现场,非遗传承人以婉转唱腔演绎《游园惊梦》,水袖翻飞间,来自美国、巴基斯坦、卢森堡等国的国际友人目光灼灼。

在戏曲体验环节,外籍参与者Annika身着淡粉戏服,在老师指导下学习“云手”“兰花指”。成员曾奕抓住机会,用英语讲述汤显祖“情至、意至、文至”的艺术追求,以及“临川四梦”中跨越生死的“至情”内核。“中国戏曲让我感到十分震撼!”美国友人Daniel在采访中说,这场交流中,实践团不仅让国际友人触摸到戏曲的“形”,更读懂了其“魂”,将汤显祖文化推向了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外国友人学习戏曲动作

青春发声:博物馆里的“文化课堂”

实践的最后一站,成员们带着扮演的感悟、交流的思考,在抚州市博物馆和抚州市汤显祖纪念馆开启“青春宣讲”。

在博物馆“临川文化”主题展厅,成员陈裕如点开调研时拍摄的汤显祖手稿复刻件视频:“这些泛黄的纸页里,藏着汤公‘以戏言志’的创作初心。”她指着玻璃柜中清代戏服与木质戏文牌匾,讲述“戏在城中,城在戏里”的文化共生。

在汤显祖纪念馆,成员龚越思展示着与外国友人的合影:“我们不仅要读懂经典,更要让经典被世界读懂。”他结合实践中“扮演”的体验、“交流”的收获,分享青年视角下的传承思考:“记录脸谱绘制的4K影像、学习戏曲动作的外籍友人、街头驻足的游客……每一个瞬间,都是文化传承的‘微支点’。”

新余学院汤显祖戏曲文化实践创新团成员宣讲

(通讯员 周梓涵 钟沁桐 罗宣 张晓悦 占梦飘)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