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兵讲抗日往事丨机要兵焦克明:藏在怀中的密码本

2025-08-10 19:22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付睿 实习生曾至炜 报道:7月30日,位于江西省人民医院的一间休养病房内,98岁的焦克明老人坐在沙发上,跟着电视机里播放的歌曲哼唱起来。歌声中,思绪翻涌。随后,他习惯性地将手放在腿上敲击着,啪、啪、啪的响声,将时光的齿轮拨回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日峥嵘岁月,一幕幕往事在眼前浮现。

 

河北省河间县(现河间市)李家安村的地道,对于焦克明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幼年时,每当碰到日军袭击,他便和乡亲们一同蜷缩在由筐篓、柴垛遮掩的地道口下方躲避。

地道不仅保护着乡亲们的安全,也见证了焦克明的成长——他从抗日学校中的少年教书匠,一步步蜕变为抗日军队里的青年机要兵。

“鬼子来了也不怕——四通八达的地道,就是我们的底气。”焦克明说,但每当听到地面上日军皮靴的踩踏声,心中总会憋着一股反抗的劲儿。正是这股劲,焦克明16岁时便挑起一所抗日小学的重担。他任校长也兼授课程,在教孩子们认读“人”“家”“国”字,播下抗日的火种:“长大了要把强盗赶出去。”时过境迁,焦克明依然清晰记得课堂上孩子们坚定而透亮的目光。

 

1945年,冀中军区急需机要人才,“要识字、反应快,马虎不得”。焦克明凭借着教书时练就的专注力,被分配至冀中第九军分区机要科,从事电报传译和机要工作。也正是在这一年,他在西刘庄的老槐树下,握紧拳头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事情。”焦克明笑着说。

当记者将话题转移到密码本上,他立刻收起笑容,神情严肃地说:“这本子比命金贵,丢了就是死罪。”

“保守机密,慎之又慎”时刻提醒着每一位机要员肩负的重大责任。“机要员的职责,便是翻译密码电报、传递关键情报。”那时,他会将密码本藏在贴身的布袋中,并且随身携带汽油,只因“危急时要先烧密码本,再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盛夏译电时,汗水浸湿纸页,他就用衣角擦干;寒冬手冻僵了,便把密码本揣进怀里焐着。让他记忆最深的是,在一次战斗中,一位女报务员为保护电台壮烈牺牲,当清理战场时,人们发现她怀中还紧握着被打穿的密码本残页。

时间拉回到和平年代,焦克明于1960年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后来到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工作,身边依旧带着那本老密码本,因为,他觉得“心里踏实”。在党校的工作中,他讲理论时也会结合自己的经历。焦克明说,“就像当年核对电文,错一句,可能误导一群人”。

焦放从小听着父亲焦克明讲述勋章背后的故事,长大后也穿上了军装。“父亲教导我‘慎之又慎’,这四个字我一直记在心里。”焦放说,退役后,他将父亲的谆谆教导投入到他的工作当中。

书桌上的军功章和墙上“退伍不褪色”的标语,见证着两代人的精神传承。这份信仰,透过泛黄的勋章与崭新的标语完成跨越时空的对话,在平凡岗位上延续着军人的本色。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