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形式主义顽瘴痼疾

2025-08-20 18:25 阅读
大江网

  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通报了3起典型问题,从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盲目建设文旅项目造成浪费,到黑龙江绥化考核指标繁杂加重负担,再到部分单位违规收费开展创建活动,这些案例直指形式主义顽瘴痼疾,彰显了党中央持之以恒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坚定决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唯有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深化整治,以系统观念破解难题,才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工作中。

  要深刻认识形式主义的危害,筑牢思想根基。形式主义是群众深恶痛绝的作风问题,更是侵蚀党的执政根基的政治隐患。从通报案例看,恭城瑶族自治县脱离实际搞“形象工程”,实质上是政绩观错位;绥化市考核中的“痕迹主义”,反映出官僚主义思维惯性;违规收费创建则暴露出公共权力异化倾向。这些问题不仅占用基层资源,更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必须从政治高度深刻检视。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连续多年开展专项行动,但形式主义仍存在“新马甲”“隐身衣”。各级党组织要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

  要从典型案例看形式主义新变种,精准破解基层痛点。当前形式主义呈现“老病灶+新表现”态势:有的地方搞“数据攀比”,比如要求村干部每日为官方账号增粉100人;有的陷入“指尖空转”,干部被迫加入数十个工作群时刻“爬楼”;有的甚至占用休息时间搞强制学习,将“请休假流程”复杂化。这些问题已从“文山会海”转向“数字枷锁”,从“显性折腾”变为“隐性消耗”。破解难题需把握“破立并举”:既要清理功能交叉的政务APP,取消强制打卡等“指尖负担”,让干部从“屏幕”回归“地面”,更要建立“群众满意”的评价导向,区分“微信群说了”与“实地干了”,以及“表格填了”与“问题解决了”,构建“民评官”的反向考核机制。

  要以制度刚性防止问题反弹,让减负成果惠及群众。整治形式主义必须“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要建立问题、责任、任务“三张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健全基层减负监测点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估,让群众评判效果;对顶风违纪者严肃问责,形成震慑效应。针对通报案例共性问题,需修订考核评价、项目审批等规章制度,从源头铲除形式主义土壤。减负成效最终要靠群众检验。当基层干部卸下“打卡签到”“表格留痕”的负担,就能有更多时间走访群众、化解矛盾、发展产业。各级党组织要始终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试金石”,通过“民情恳谈会”“一线工作法”倾听基层声音,确保减负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深化整治,凝聚奋进力量。基层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其效能直接关系党的事业成败。中央通报典型问题既是警示,更是号角。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以钉钉子精神整改问题。减负不是减担当,松绑不是松责任。要激励干部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减负赋能,让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第一线展现新作为。

  风劲帆满海天阔,奋楫潮头逐浪高。要以此次通报为契机,持续深化整治,密切联系群众,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引向深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都昌县汪墩乡人民政府 黄立桓)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