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守护江河安澜,共谱人水和谐新篇章
江河是大地的命脉,承载着生命的律动,孕育着文明的传承。今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出台,为江河保护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唯有坚持党的领导、激活部门协同效能、汇聚公众参与力量,方能凝聚起守护江河安澜的磅礴合力,奏响人水和谐的时代新篇章。
——强化源头保护,共绘碧水长流的生态画卷。
水是生态之基,良好的水生态是江河健康的重要标志。我们聚焦江河源头地区的生态保护,通过严格限制开发活动、划定保护红线,用心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从草原保护、湿地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等领域切入,保护好水源涵养地,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以德兴市为例,该市境内水系发达,双溪湖作为城区及周边十万居民的饮用水水源地,曾因上游生活污水排放、非法捕捞等问题面临水质威胁。当地积极响应,市人大常委会与上游地区协同联动,推动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关闭污染养殖场,从源头筑牢保护屏障。同时,以“环保德兴行”活动为抓手,对涉磷、涉铊企业强化监管,增设净化设备确保达标排放,让江河清水绿岸的底色愈发鲜明。面对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等挑战,唯有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才能推动江河水质稳定向好。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保持“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的清醒,奋力推进水生态修复,让碧水长流、活力无限。
——节约集约利用,共绘人水和谐的幸福画卷。
“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原则。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实现人水和谐的必然选择。
德兴市在实践中,将节水理念贯穿发展各领域。在工业领域,推动企业废水循环利用和技术改造,提升用水效率;在农村地区,连续3年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纳入民生实事,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让污水变清流。同时,通过河长制落实各级责任,泗洲镇组织人大代表常态化巡河,清理淤泥垃圾,开展增殖放流,既保障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让群众感受到“水滋养万物、润泽人心”的实效。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巧借科技成果和创新思维,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加强水资源统一调配,让跨流域调水、丰枯期调节等举措有效缓解短缺问题,共绘人水和谐的幸福画卷。
——弘扬江河文化,共绘薪火相传的时代画卷。
江河不仅是自然的存在,更是文化的载体,串联起世世代代共同的记忆,其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影响和激励了华夏儿女。弘扬江河文化、传承江河精神,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德兴市通过成立渔业资源保护协会、开展增殖放流等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感受江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育“守护江河就是守护家园”的共识。当地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渔业资源保护的决定,政府牵头组建保护领导小组,形成了“官方引导、民间参与”的合力,让江河滋养的奋斗精神融入日常。广大党员干部应当用心加强江河文化的宣传推广,通过多样形式让大家了解江河文化的魅力,形成人人关心江河、爱护江河的良好氛围,主动传承江河精神,燃起战胜困难、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让古老的江河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共绘薪火相传的时代画卷。
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地方实践探索,守护江河安澜是一场接力赛。唯有始终心怀敬畏、主动作为,才能让江河永远成为滋养民生的幸福之源,让人与水的和谐乐章在新时代持续奏响。
(德兴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张林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