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家书中汲取精神力量

2025-08-25 05:17 阅读
江西日报原创

  红色家书,是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以及和平建设时期、内容积极向上的历史文献,是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一笔重要的精神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革命先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家国情怀的深沉诠释以及对廉洁修身的严格自律,是先辈们笔底流出的热血和激情,具有独特的思想和文化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经常重温党章,重温自己的入党誓言,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党员干部肩负着更为艰巨的职责使命,亟待从红色家书中汲取精神养分,补足精神之钙,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植入灵魂,转化为执政为民的强大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从红色家书中汲取信仰力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回望百余年奋斗历程,无数中国共产党人遭遇艰难险阻,经历生死考验,但始终奋斗不止,其根源就是因为他们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正如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写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夏明翰在就义前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种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展现了革命先辈“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境界。革命烈士江竹筠狱中托孤,希望孩子“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革命先烈用生命誓言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忠贞。党员干部要从红色家书中汲取信仰力量,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始终保持理论清醒和政治坚定,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从红色家书中传承革命精神,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刘少奇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每一个人都不应该躲避党和人民的监督”。这种自觉接受监督的自律意识和自我革命精神,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邓颖超在致信养女孙维世时说,“一个共产党员要经得起任何的风险、艰难困苦的考验”。这种顽强的革命意志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是共产党人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保障。陈赓在信中告诉孩子“我们最关心你们的是不是在各方面都很刻苦地锻炼和严格地要求自己”,道出了作为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谢觉哉在给子女的信中教导他们不贪便宜、不图享受,将党性要求转化为具体的生活规范和慎微的修养原则。党员干部应从红色家书中感悟廉洁自律的政治操守,弘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永葆斗争精神,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从红色家书中感悟初心使命,进一步厚植为民情怀。吴玉章在给侄子的信中写道,“依靠党,相信群众,好好地执行政府法令,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这种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价值取向是为民情怀的集中体现。何叔衡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我的人生观,绝不是想安居乡里以善终的,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谋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的”。这种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党员干部应从红色家书中深刻认识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在为民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

  从红色家书中读懂家国情怀,进一步建设良好家风。红色家书充分彰显了革命先辈将“小家”融入“大家”、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复兴紧密联系起来的深沉家国情怀。对党员干部而言,这种情怀既是政治品格的重要内核,也是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党员干部要从红色家书中汲取家国情怀的精神养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保持“计利当计天下利”的格局,摒弃“打小算盘”“谋小圈子”的狭隘思维。革命先辈对家人的要求往往十分严格,尤其强调勤俭持家、清廉传家,这与当前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重要要求高度契合。党员干部要以红色家书为镜,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培育清廉齐家的良好家风,坚决杜绝特权思想,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

  肖笃森

  (作者系赣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兼党委组织部部长)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