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感动转化为行动

“世间唯有两样东西使我深深地震撼,一是头顶上浩瀚的星空,二是人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近期,“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揭晓,引发广泛热议。那些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用人生书写的故事,正是对这份“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最生动的诠释。他们如繁星点亮时代夜空,用奉献、勇敢、毅力和使命,在平凡的坐标上刻下伟大的刻度,既触动人们灵魂深处的柔软,更激荡起催人奋进的力量。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每一份感动背后,都有着一段直抵人心的坚守;每一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落幕,都在时代土壤里播下更多向上向善的种子。正如今年的当选者,有从抗战烽火中走来、用一生践行忠诚的老战士,有为中国探月工程破解技术密码的科研尖兵,有在奥运赛场上以拼搏诠释热爱的运动健儿,有扎根西部深山、用教育点亮孩童梦想的支教老师,还有在惊涛骇浪中选择“舍利取义”的渔船船长。他们年龄各异、身份不同,却都在各自的坐标上闪耀着同样的光芒:不忘初心的坚守、爱岗敬业的执着、砥砺前行的勇毅,他们让伟大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融入日常的行动,用平凡生活中的不凡抉择,标注着当代中国的精神高度,既温暖着身边的世界,更为社会前行注入了深沉而持久的力量。
时代向前,精神向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已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年度注脚。从人民公仆郑培民的“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到航天英雄杨利伟的“用勇气叩问苍穹”;从独臂英雄丁晓兵的“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到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的“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这些名字串联起的是一个民族的当代精神图谱。在他们身上,我们读懂了什么是“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爱国情怀,什么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担当,什么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进拼搏。他们用生命轨迹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让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有了可感可知的具象表达。
平凡与不凡,从来不是对立的概念。平凡是生活的底色,每个人都置身于平凡之中;不凡则是人生的追求,每个人都向往着不凡。事实上,平凡与不凡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不是成就不凡的能力,而是做好平凡的定力。只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奋斗姿态,立足本职岗位,踏实苦干实干,就能在平凡中创造不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是我们身边的榜样,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他们的事迹和精神,能够激励我们在平凡中追求不凡,在困境中坚守希望,在挫折中砥砺前行。我们要以他们为标杆,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汲取他们的精神力量,把感动转化为行动,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奋斗的动力,立足岗位实际,干好本职工作,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乐兵